太和水应收账款太大,,涉及合同纠纷!
记忆的持续1
2021-04-20 15:44:15
  • 5
  • 8
  •   ♥  收藏
  • A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的建设,环保行业风生水起,很多公司都开始蠢蠢欲动,把自己打扮得规规矩矩、漂漂亮亮的希望通过IPO从资本市场融资。大部分环保企业都是踏踏实实的发展,不过上海太和水环境的IPO目的就有点让人怀疑了。这家把自己粉饰成高科技的公司,运营管理似乎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应收账款规模巨大 全靠股东输血支持上海太和水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上海市,是一家专注于黑臭水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涵盖河湖水生态修复、城镇黑臭水体治理、农村水环境治理、饮用水源地治理、中水深度净化等领域。
上海太和水主要采用生物-生态方式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水环境生态修复与构建,已形成集“水生态修复技术研发水生态勘探、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水下森林系统稳定、调控水生态维护”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能够为客户提供整体水环境修复和生态建设解决方案。
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以及2019年前6个月,太和水营业收入分别为1.87亿元、2.74亿元和3.26亿元和1.9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821.30万元、6605.35万元和9036.51万元和4331.63万元。从公司的营业收入和业绩来看,是在逐渐增加的,那么公司的收入质量呢?
水环境生态治理行业对营运资金的要求较高,太和水环境的单个业务项目合同金额一般较大,因此,对公司的流动资产和营运资金的要求较高。但是该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工程款,而大部分的款项通常在竣工后支付,因此其应收账款余额较高。
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16-2018年的应收账款分别为2.19亿元、2.68亿元和3.59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59.58%、52.38%和42.67%,从账面上来看,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虽然较高,但呈下降趋势,逐渐有所好转。公司在2016-2018年的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1.1亿元、1.76亿元和4.14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31.73%、37.26%和51.76%,2018年有5家股东对公司共投资2.4亿元这么大一笔投资款,对公司影响可不小,从数据上,提高了公司的货币资金比重,同时也降低了应收账款的比重。
如果剔除这2.4亿投资款的影响,2018年太和水实际应收账款占比为59.44%,较2017年明显攀升,表明公司营运资金的压力在持续增加。或许也正是由于公司营运资金承压所以引入了新的股东投资。

从公司募集资金的用途来看,补充运营资金高达6亿元,超过了目前公司总资产的一半。也就是说太和水的运营模式中,主要靠的就是资金的周转来增值。看着像是一个“轻资产”的行业,实际上做的确是重资产的活儿。
2016-2018年每一年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都超过了公司的营业收入也说明了这一点。公司为了开拓新的项目,不断地垫资,然后形成了巨额的应收账款。这些应收账款无法回收或者回收进度不及公司预期的话,可能会直接拖垮公司的现金流。
从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出,每一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都远小于其净利润。公司大量的资金沉淀进了工程中。虽然按照公司的情况,净利润率高达20%以上,但是具体的资金利用率能达到什么程度,还要留一个问号。

技术存在局限性 曾陷入经济纠纷此外,有媒体指出,太和水在核心技术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技术上看,太和水主要采用生物-生态方式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水环境生态的治理,其原理是通过在水体进行有益微生物的投放,在水下种植有水质净化功能的沉水植物,恢复水体生态系统,改善水体景观效果。然而,据专家分析,该技术的适用范围主要存在三大局限性。首先,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水深较浅、流速较缓或相对静态的富营养化水体治理项目,不适用于流速较快的河道项目或污染较大的项目。其次,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随着外界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变化,会对水体的治理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增加该公司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甚至可能会带来司法风险。最后一点,该技术所需的核心材料,如食藻虫、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剂等需求量大而来源单一,尚需公司自主培育,如果开拓范围较远的区域业务,就会增加企业成本。如该公司曾在上海、江西、广西等地租赁千余亩土地用于苦草种植和食藻虫的培育,随着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还可能给营运资金造成一定的影响。简单地说,太和水的这种方法,在特点范围内,效果显著,但要是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和复制,很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甚至适得其反。

2015年12月,太和水在开展水生态治理修复的业务时,因水体不断纳入污染物而致河道水质出现浑浊,种植的水草大面积死亡,该公司被迫多次补种水草重新修复,造成经济损失达40万元。
太和水的核心技术,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给公司未来的业务拓展带来不利影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