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关键时刻,10年基金老将集体发声!抱团股怎么了?如何调仓换股?杨建华、程洲、王景、王克玉、徐荔蓉、李琛、王筱苓最新研判来了
工银瑞信基金
2021-03-02 14:51:17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李树超 陆慧婧

牛年伊始市场画风突变,沪指围绕3500点上下震荡加剧,白酒等“抱团股”出现大幅下挫,市场情绪面出现较大波动。

目前市场情况下,后续走势牵动人心。“抱团股”后续投资价值?如何调仓换股?整体投资机会在何方?“两会行情”如何?什么是影响市场核心因素?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7位担任基金经理时间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平均担任基金经理年限超过12年,分别为:

图片

广发消费品精选基金经理李琛

图片

工银瑞信基金权益投资副总监王筱苓

图片

招商基金总经理助理、招商品质升级拟任基金经理王景

图片

长城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杨建华

图片

国泰基金主动权益事业三部负责人,基金经理程洲

图片

泓德基金投研总监王克玉

图片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徐荔蓉

这些“老将”们在市场异动之中明显更为冷静、理性,谈及后市显得更为淡定,认为多因素引发市场大跌,不必太过悲观,市场机遇仍在。

精彩观点:

李琛: 投资的本质是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任何企业,不管基本面优劣,如果估值太贵了,在短期内都不会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至于企业的长远投资价值,则要看企业的内在价值,看他们的竞争壁垒,看增长的持续性。长远来看,这些核心资产或许还是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只不过,目前需要时间来消化估值。

王筱苓:出于对货币环境收紧的担忧,A股市场发生了比较大的回调,尤其是抱团股。后续抱团股是否会持续调整,要看盈利增速的情况。不需要过度悲观,但是肯定会有所分化,部分盈利和估值性价比难以匹配的资产仍然会有估值下滑的压力,但是年报、一季报短期业绩能见度比较高的标的可能会相对比较平稳。

王景:今年经济面向上,但流动性预期收紧,市场主逻辑将回到业绩驱动上来。近期市场因利率变动调整仍在意料之中,需要重点观察2021年3月份的后市情况。届时,两会及更高层的会议能够正式为市场定调,决定央行的政策走向。

杨建华:把握公司的核心价值、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挖掘在中国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能够最终胜出的公司是未来获取更好的投资收益的关键。我国仍处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因此,消费升级、制造业升级的大趋势仍未改变,其中孕育的投资机会仍然值得重点关注。

程洲:近期抱团行情松动,资金高低切换之下,部分板块出现回调,但不意味着核心资产就此失去投资价值。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说,回调之后也可能会出现新的配置机会。往后看,前期“抱团股”的分化趋势或将凸显,一些泡沫化明显的公司的回调会更大,而一些业绩弹性大的企业,即使短期估值较高遭遇回调,长期来看仍有投资机遇。

徐荔蓉:上半年行情总体还是偏震荡向上,影响因素有三,一是宏观经济情况,目前判断超预期的概率较高;二是企业盈利增长,目前来看一些偏周期的低估值公司,盈利超预期的概率和幅度都会高于市场预期;三是资金面情况,今年货币政策预计收紧,流动性偏紧,市场上涨的幅度受到制约,可能出现较大波动。

王克玉:投资应该是基于企业长期竞争力所做出的选择,而不是基于一些跟风和追赶潮流的做法。去年年中最符合潮流的投资理由就是赛道,但作为基金经理,投资是不能朝着这个方向去做,或者说对于所谓的赛道和行业是要有充分而深刻的理解的。如果不理解就沿着一条比较简单的路去走,就容易把自己的组合暴露在比较大的风险敞口中。

多因素引发抱团股下挫

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期抱团股等纷纷大幅下挫后,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否还会持续调整?

李琛:机构持仓偏向消费、科技、先进制造等白马龙头公司,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能够相对清晰地看清楚其成长空间和盈利稳定性;二是投资者对于优质个股越来越重视。伴随着不同资金的涌入,导致这些公司出现估值溢价。

现在来看,这些核心资产在基本面方面并未发生逆转。近期出现的股价调整与基本面没有太大关系,更多是资金的交易行为。春节以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市场对通胀的预期提升,因此,有部分资金从核心资产流出,转而配置低估值板块。从长远来看,这些核心资产在经营层面依旧是稳健经营,质地依旧良好。如果回归到合理估值,依旧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王筱苓:近期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现在已经到1.5%附近。国内十年期国债利率虽然没有明显上行,但出于对货币环境收紧的担忧,A股市场发生了比较大的回调,尤其是抱团股。

前期市场上各类资金集中持有抱团股,且春节前期快速上涨,抱团股整体估值处于较高的水平,预期打的比较满,在利率上行阶段,收紧预期使得抱团股出现调整。从A股历史表现来看,历次信用收紧都会对市场估值产生较大的压制,对于公司盈利能力和短期业绩兑现的要求提高,因此,后续抱团股是否会持续调整,要看盈利增速的情况。

不需要过度悲观,但是肯定会有所分化,部分盈利和估值性价比难以匹配的资产仍然会有估值下滑的压力,但是年报、一季报短期业绩能见度比较高的标的可能会相对比较平稳。

王景:最近一周市场波动尤其大,结构性行情已经持续两年,现在变成结构性矛盾。有一部分股票阶段性高估,我们必须承认,这些公司在基本面上都是非常不错的,在公司经营方面也没有太大问题。关键问题是市场这段时间给了这一类上市公司过高的预期。

这些高估值股票分成两类,一类是纯拉估值的,业绩增速相对比较稳定,每年有10-20%甚至20%出头的增长,大家认为它有很强的永续增长率,这一类公司其实可能没有看到业绩加速的趋势,但大家还是给了远期前景比较高的估值,把这个称为确定性溢价。另一类公司出现在非常蓬勃发展的行业当中,本来这些行业增速就非常快,龙头公司竞争力也比较强,市场短期也给了比较高的估值溢价。

杨建华:春节过后,机构抱团股出现了大幅调整,我认为属于正常现象。首先,经过两年的不间断上涨,特别是节前又出现了较快上涨,部分抱团股估值明显处于历史高位,超过了其所能提供的业绩基础,通俗讲就是这些股票太贵了,因此出现阶段性调整比较正常。

其次,对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也是此轮调整的重要诱因。从宏观背景来看,今年流动性大概率要收紧,虽然在强调“不急转弯”的背景下,可能不会重现类似2018年那样的情形,但从历史来看,流动性收紧往往伴随着估值的下调,尤其是对于有估值泡沫的板块,影响更大。在这种担忧下,市场一有风吹草动,投资者很容易会从这些获利丰厚的个股中退出。

对于此轮调整,我认为是阶段性调整。股票总是此消彼长,总有性价比逆转的时期,而所有的投资都是要衡量性价比和投资回报的吸引力。等股票有吸引力时,资金就会重新回来,这非常正常。

程洲:抱团股的品种里,一些股票的涨幅远远超过了盈利增长,单纯靠估值提升,短期会有调整的压力,存在一些泡沫化的倾向,在市场流动性边际偏紧的预期下,有调整压力。但有些景气度提升的公司,尤其是一些周期性行业,盈利弹性会比较大,可能会有惊喜,这里面的一些股票还是存在机会的。

王克玉: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投资者的资金流向对市场造成的短期冲击。过去大半年的时间里,机构投资者的力量迅速壮大,大量新的投资者进入市场,这类资金的不断流入也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去年12月份到1月底,市场长期空间较大的公司估值处于不断抬升的过程中,这批公司的快速上涨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一批长期增长前景不好的中小市值公司遭到持续卖出。而春节之后情况有所变化,前期上涨幅度较大的一些大市值公司下跌幅度较大,这也是春节后大家对于市场下跌感触特别深刻的主要原因。

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长期趋势。A股目前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不论是基金经理还是机构对于市场的认知都达到了比较成熟和理性的程度。所以,从长期来看,依然会从好的资产和价格这两个维度构建自己的组合。

徐荔蓉:近期抱团股下跌主要是因为市场情绪的变化,与公司基本面的相关度相对较低。这些公司的中期和短期涨幅都比较大,市场有一定的恐高情绪,加上过去一段时间新基金发行、资金入市火热,过热情绪转变导致市场大幅波动。

是否会持续调整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取决于公司基本面情况以及估值的合理性,目前来看,一些公司在持续盈利、长期增长潜力等方面仍然向好,这类公司在短期调整后,中长期仍然会有比较好的表现;一些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持续调整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幅度大一些;还有一些公司过去几年基本面提升较小而估值提升过大,中期来看还会有一定调整,还是要看具体公司的具体情况。第二,总体而言我们认为今年宏观经济偏好,超预期概率较大,从情绪和风格来说,对一些偏低估值的行业,比如金融、地产、周期等更有利。从一年维度来看,在过去几年中持续表现较好的“抱团股”,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的休整。

短期看好顺周期和疫情后周期品种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近期市场调整之下,您做了哪些调仓换股?能否谈谈理由?

李琛:我的投资风格属于长周期持股。如果优质企业的价格跌到低估或者合理范围,我会从中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杨建华:在长城基金的投资框架体系里,市场会不会发生风格转换并不是我们考虑的主要因素。即使发生了所谓的风格转换,那也是在投资过程中基于一定的前提假设和逻辑分析形成的具有明显方向性的改变。风格转换更像是寻找更好投资机会的一个可能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或者说,忽略短期波动,你找到的市场下一个最佳的投资机会,就是市场风格转换要去的地方。我们不鼓励基金经理去猜测市场会朝何种风格转换,而是强调基金经理应该按照自己的投资框架,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里精耕细作,按照自己的逻辑策略去发现优秀的公司,挖掘公司的核心价值,与优秀的公司一起成长。

王筱苓:相对来看,近期比较看好的方向是顺周期和偏疫情后周期的一些品种。首先是全球疫情日新增感染人数处在非常明显的快速下行趋势中,而疫苗的接种也在不断推进,美国经济复苏的预期非常强,可以看到很多工业品和化工品的价格上涨,铜价已经突破上一轮2017年的高点,美国进入新一轮的主动补库存阶段,因此这对于偏顺周期的、上游原材料类的板块会是比较好的机会;另外在美国工业生产恢复的过程中,有一些出口可能会比较好的中间品也是值得关注的,包括零部件、设备类的;再一个就是疫情后周期的出行类和线下服务消费类也是后续需要关注的投资方向。

徐荔蓉:我们在去年四季度已经做了适度的调整,近期没有明显调仓。整体还是保持均衡布局,只是组合中适当增加了一些长期看好的周期成长股。市场短期表现与我们预期的情况比较接近,长期而言,我们仍然看好具备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高净资产回报率的优质公司。

我们不会因为市场情绪变化造成的短期波动而调仓,但如果一些优质公司因为调整出现了比较好的买点,将择机纳入组合。

“抱团股”会出现分化

估值和业绩要匹配

中国基金报记者:抱团股往往是“核心资产”基本是某些行业的龙头股。在目前阶段,您如何看待抱团股投资价值?

李琛:投资的本质是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任何企业,不管基本面优劣,如果估值太贵了,在短期内都不会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至于企业的长远投资价值,则要看企业的内在价值,看他们的竞争壁垒,看增长的持续性。从长远来看,这些核心资产大都是行业内最优秀的企业,具备最优秀的管理层,以及极深的护城河,因此,竞争者长期比较难对他们经营层面产生较大冲击。所以,长远来看,这些核心资产或许还是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只不过,目前需要时间来消化估值。

王景:我前面讲到的这两类公司有一定区别,前一类公司可能受估值的影响更大,因为DCF折现率只要稍微往上抬一点,远期估值就会变化更快。后者成长性非常高,我们认为,调整之后投资机会显现。高成长类公司的估值可以通过业绩增长来消化,这个时间可能是半年到一年。这两类公司是不一样的,未来我们对这两类公司的具体投资方法,需要区别对待。

杨建华:我们从来没有把“抱团股”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而是从个股的角度分别进行分析,我们也不会仅仅因为某个股票是“抱团股”就去买入,当热也不会因为仅仅因为是所谓“抱团股”就减持,回到本源上还是看这些个股的内在价值与风险收益。换句话说,我们不会仅仅从交易层面来确定投资策略。

王克玉:其实抱团本身是市场赋予的一种说法,它是投资者在对价值追求和判断趋同下的一个投资集中的结果。怎么看待这些股票的投资价值?我觉得从根本上说,投资应该是基于企业长期竞争力所做出的选择,而不是基于一些跟风和追赶潮流的做法。从去年年中开始,最符合潮流的投资理由就是赛道,这也是最具传播效应的,但是作为基金经理,我们的投资是不能朝着这个方向去做的,或者说我们对于所谓的赛道和行业是要有充分而深刻的理解的。如果不理解就沿着一条比较简单的路去走,就容易把自己的组合暴露在比较大的风险敞口中。

在过去一段时间市场整体持续上涨的过程中,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去掉基于行业特征上涨的股票,留下最具竞争力的公司。而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前期比较贵的一部分优秀公司又出现了一定的空间和机会,我们仍会基于长期视角,去看这些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竞争力是否发生了变化,再做出自己的投资选择。

王筱苓:我认为抱团股后续的表现会有所分化,部分盈利和估值性价比难以匹配、短期业绩低预期的品种可能会继续收缩估值,但是年报、一季报短期业绩能见度比较高、长期空间够大的标的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程洲:近期抱团行情松动,资金高低切换之下,部分板块出现回调,但不意味着核心资产就此失去投资价值。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说,回调之后也可能会出现新的配置机会。往后看,前期“抱团股”的分化趋势或将凸显,一些泡沫化明显的公司的回调会更大,而一些业绩弹性大的企业,即使短期估值较高遭遇回调,长期来看仍有投资机遇。

徐荔蓉:“抱团股”其实是一种贴标签的说法,个人不是很赞同。任何机构或个人的投资都是源于各自的投资策略或理念,没有人会仅因为大家都喜欢一类公司就去买入,“抱团股”更多的是一种结果,不应该用贴标签的方式去判断公司价值,还是要分析每个公司具体的基本面情况、行业发展趋势、估值情况来判断。

短期市场最大变量是流动性预期

中国基金报记者:能否谈谈您对上半年市场走势的看法?影响行情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李琛:现在券商分析机构对于宏观经济的看法分为有两种:一种认为需求复苏明确,同时通胀会起来;另一种则认为,需求复苏可能会回落,经济复苏低于市场预期,但通胀会起来。两种分析的共性是对于通胀都有一定的预期。我们还是偏向于认为需求端复苏良好。那么,对于市场最大的变量可能在于流动性预期。近期市场的波动,其实是在交易通胀预期和流动性收紧预期,波动率在加大。

王筱苓:上半年市场整体流动性应该会是中性偏紧,且市场有政策收紧的预期在,因此整体估值难以系统性提升,我认为结构性的行情还是会有的,包括我前面提到的顺周期、疫情后周期板块。影响因素,我认为还是要重点跟踪疫苗有效性和疫情好转的情况,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以及政策变化的时点把握。

王景:今年经济面向上,但流动性预期收紧,市场主逻辑将回到业绩驱动上来。近期市场因利率变动调整仍在意料之中,需要重点观察2021年3月份的后市情况。届时,两会及更高层的会议能够正式为市场定调,决定央行的政策走向。

杨建华:影响市场短期的因素,一是看货币政策到底会不会收缩,收缩的力度有多大,看经济恢复常态化的力度有多大。二是要看海外的疫情走势。我们是外向型经济,如果海外经济恢复得好,国内收缩力度可能就会大一点。

海外市场方面,主要是关注美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疫情的控制程度、通胀情况,包括美国国债利率的走势、美联储的政策等。短期来讲,它们都不会调整,要等待美国经济进一步复苏。现在有一个新的提法,美国新政府可能会搞大规模基建投资,对大宗商品的价格会有一定刺激作用。

王克玉:任何时候,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都是企业盈利和流动性。从流动性来看,国内市场在经济不断复苏的过程中已逐步恢复正常,从去年四季度到春节前,推动市场的主要力量是市场对企业盈利的乐观预期,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看到表现较好的行业是化工、建材、金融等。

往后怎么看?今年整个市场的估值处于高位压缩的过程中,所以影响最大的因素肯定是企业盈利。去年四季度到今年初,如果说化工和有色的上涨都有一个合理的逻辑,资源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短期内拉动了企业盈利,但长期对制造业企业成本还是增加了一些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二季度之后我们在选择公司的时候,才更需要对企业的竞争格局有格外的关注和高度的警惕。

程洲:上半年市场可能还是呈现分化行情,结构性的机会是有的,投资者也要有比较合理的收益预期。影响行情的因素有经济基本面、市场流动性、投资者情绪等。今年全球经济复苏是一个确定性事件,目前投资者情绪也相对乐观,但市场的流动性方面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近期的市场调整也是流动性发生变化的结果。

徐荔蓉:上半年行情总体还是偏震荡向上。影响因素有三,一是宏观经济情况,目前判断超预期的概率较高;二是企业盈利增长,目前来看一些偏周期的低估值公司,盈利超预期的概率和幅度都会高于市场预期;三是资金面情况,今年货币政策预计收紧,流动性偏紧,市场上涨的幅度受到制约,可能出现较大波动,长期来看,一些优质公司可能会出现较好买点。

2021年以盈利驱动为主

中国基金报记者:不少人士认为2021年由估值驱动转为盈利驱动,上市公司业绩成为现在市场关注的重点,您对一季报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有哪些看法?未来投资方面怎么参考?

李琛:受去年疫情冲击低基数影响,预计很多上市公司2021年一季报将出现高增速。排除疫情因素,我们预期会看到很多龙头公司增速高于行业。而且,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整体来看,2021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王筱苓:这个我是同意的,今年的市场肯定是会更加关注盈利能力和业绩确定性。可选消费品、上游原材料、部分中游制造等行业等自去年4季度开始显著复苏,预计一季报改善幅度会很大。另外就是去年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线下消费、接触和服务类板块、出行相关的航空、机场、酒店等在一季度应该也会有修复空间。

王景:今年要看盈利,但2021年一季度的业绩可能并不具备可比性,因为去年受到疫情影响,基数都比较低,环比的数据会比同比的数据更有说服力。相比一季报,半年报可能更有参考价值。

杨建华:受疫情因素影响,去年一季度是大多数公司的业绩低点,如果与去年同期比,今年一季度业绩大概率都很好,所以我认为今年一季报的表观增速意义不是特别大。如果用2019年一季度的业绩做参照,可能会更好些,这样更具可比性。

王克玉:在一个结构化特征越来越鲜明的市场当中,我们可能会比较多地面对少数股票上涨,多数股票下跌的局面。特别是注册制执行之后,上市的公司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上市公司除基本面之外的价值基本归零,所以我们的投资才要回到对公司的深度研究和长期竞争力的把握上来。过去这两年,我们看到很多在细分领域做得非常出色的公司,这些公司将是我们后期投资的重点。

长期竞争力仍是我们在投资中最关注的因素,拉长时间来看,只有极少数公司的成长会超出预期,它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它所处的行业空间足够大,二是这个公司的团队特别是灵魂人物从创业初始就是特别有理想的人,通过组织建设建立起一只强大的队伍。

总的来说,我觉得做投资最关键是两个因素:一是这些公司是否具有长期价值,二是我们是否在合理和理性的价格买入。我们依然会持有长期竞争力较强的公司,但在没有充足的安全边际的情况下,不太会继续增加投资。极少数优秀公司的发展拉动了行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于这些公司我们会长期关注,但是基于行业长期扩张空间所带来的投资者的短期流动性强化下,很多公司股价的大幅波动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程洲:2021年的投资市场确实会以盈利驱动为主。比如今年部分公司的年报业绩预告披露后,市场就集中抛售了一批可能出现业绩低于预期的标的。因此今年一季报也将是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有一批公司可能会业绩不达预期,也有一批也许会远远超过预期了。届时一定会发生的是均值回归,也有可能会出现市场热点的转换。我们在投资上还是坚持以好价格买好公司,争取为投资者挖掘到一些确实能够创造超额价值的企业,并以合理的价格买入。

徐荔蓉:一季报的表现还是要看具体的行业和公司。我们对短期的一季度或半年的关注比较少,看重更长期的基本面变化。

消费升级、制造业升级仍是布局方向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上半年您的投资策略上怎么做?看好哪些行业板块、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为什么?

李琛:上半年,我们会对组合进行优化,更加重视风险控制,降低组合弹性。长远,我们依旧看好新消费、新制造、新周期、新科技等长期发展趋势向好的赛道。

王筱苓:上半年整体还是看重业绩确定性,相比去年会做一些顺周期的再平衡,看好的方向是顺周期和偏疫情后周期的一些品种,包括可选消费、有色、化工、大金融板块、酒店餐饮、航空机场等,以及顺全球生产周期的零部件、机械设备类。另外还有一些中小盘的价值股,过去两年受市场关注较少,随着经济的复苏,业绩改善明显,估值又不贵,会很有性价比。当然不是所有中小盘都这样,但确实能看到一些公司,具有很好的性价比。

王景:我们依然看好并聚焦大消费+科技、制造领域。行业方面,深挖未来2-3年具备高景气领域的行业,个股优选财务稳健、基本面、公司战略优秀的龙头公司。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临界点,未来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也看好医药行业中创新产业链、优质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具优质成长性。

中长期,依然看好“科技兴国”的板块,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的消费服务板块。我们相对看好港股的投资机会,把港股市场作为A股投资的有益补充,长期看好港股市场中具有稀缺性的标的。

杨建华:仍将继续布局具有完善的治理结构、专注主业、长期竞争优势显著、有良好发展前景、性价比更突出的优质公司。把握公司的核心价值、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挖掘在中国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能够最终胜出的公司是未来获取更好的投资收益的关键。我国仍处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因此,消费升级、制造业升级的大趋势仍未改变,其中孕育的投资机会仍然值得重点关注。

王克玉:具体到行业层面,我们还是重点关注消费电子领域,新兴产业领域,毕竟这是中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其中的公司也非常优秀,经过大半年的下跌,估值也已经相对合理。

过去这两年,随着对一些公司认识加深,我们在行业分散的情况下个股也进行了适度集中,投资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方面在新兴产业方向,包括TMT、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和智能驾驶等。这些行业对于中国来说,具备一个比较大的市场,同时也已经出现了领先的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发展,不管是规模、技术工艺还是客户都已经达到了相对领先的水平。第二个方面是长期预期比较稳健的方向,包括医药和消费,这两个行业过去几年估值扩张明显,全年获得正收益的难度较大,但个股会有显著差异。

程洲:投资策略上还是坚持自下而上精选行业龙头个股,进行均衡配置。个股选择上会看重细分行业龙头,另外需要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好、估值较低。

医药行业,去年的调整让一些医药股重新具备了比较好的投资价值。细分赛道上比较看好原料药行业,在目前的医药政策环境下,原料药行业的盈利能力、行业地位有了系统性提升,而且政策的变化让原料药有了非标产品的性质。非标产品一定会比标准化产品盈利能力高一些,就像定制西服一定会比成衣贵一些。市场对原料药行业的关注度还没有很高,所以这应该是比较好的机会。

“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的行业,包括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车、半导体、5G,以及军工行业。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是未来5年的纲领性文件,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一定会有长达3-5年的长的景气周期。可再生能源里的光伏、风电,军工里的进口替代,像是航空发动机的产业链,都可能存在好的机会。

必选消费,消费行业是相对稳定的行业,如果今年想赚取相对平稳的收益,消费肯定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在这里面,一些估值相对比较低的,或者未来景气度能维持的,比如肉制品、屠宰,都是不错的投资标的;还有一些可选消费,估值比较贵,可能在一些调整之后,可以作为投资标的。

徐荔蓉:我们长期看好A股市场的慢牛行情,一般保持较高股票仓位,不会做太大幅度调整。长期来看我们仍然看好金融、消费、医药等行业的投资机会,也会在其他各个行业中积极进行自下而上选股,力争精选能够在中长期提供超额收益的优质公司。未来,市场的结构性分化仍将继续,并可能愈演愈烈。

关注“两会”行情

历史上两会期间宽基大概率正收益

中国基金报记者:两会即将开始,您预期今年“两会”行情会如何走?

李琛:我们会紧密跟踪两会对经济以及其他政策的定调,预计A股表现将相对平稳,不会有大幅波动。

王筱苓:复盘历史的话,春节到两会前这段时间宽基指数大概率都会有正收益。两期间受到会议消息面的影响,可能呈现主题特征。

王景:对于两会,我们主要是关注政策面对市场的影响,但投资仍然要跟着盈利变化的方向和趋势去做。

杨建华: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会成为“两会”的重要议题,各个地方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也会相继披露。我觉得大方向不会有太大变化。碳中和、双循环、技术创新、高质量增长、消费升级、制造业升级、环境友好、建设美好中国等大主题,都会成为今年“两会”的重点。

两会期间,行情的短期波动可能会加大,因为会有短期刺激因素,但我觉得还是应该从更长的逻辑选股票,淡化短期波动。政策是我们选股票考虑的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即使是政策特别鼓励的行业,我们也要找到有核心竞争力、能真正受益于行业政策红利,并从中赚取更多利润的优质公司,这种投资机会我才会比较看重。对于发展前景很好、政策鼓励并呵护的行业,如果没有什么进入门槛,竞争会很激烈,行业内公司长期盈利能力就不容乐观,这样的公司并不是太好的投资标的,我们也不会去投资。

程洲:历史数据来看,两会前货币及财政政策大幅转向的概率不大,两会政策利好出台有一定概率提振市场情绪。一些政策有望超预期的板块,短期可以关注。

来源:中国基金报

(来源:工银瑞信基金的财富号 2021-03-02 14:51)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