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健康险公司董事长的十年思考:商业健康险如何乘势飞扬?
今日保
2018-08-09 08:36:37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正值中国保险行业转型时代,大健康几乎成为众多保险公司圈定的战略领地。



市场潜在需求已经觉醒,政策引导和鼓励,科技驱动和赋能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历经近二十年的理想与现实巨大反差后,商业健康险或将乘势飞扬。



“2018中国健康保险和健康产业发展论坛”的总结环节,《今日保》总顾问林瑶珉,作为中国第一批专业健康保险经营者,分享了他的心得。



















以下根据演讲实录整理:































“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伴着所有的东西同来”。正因为如此,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我们甄别、取舍和包容。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关于“健康保险和健康产业”——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如今这个巨大的产业给人的感觉是东西南北皆大风起兮。



为什么说东西南北?














首先是需求方的健康意识、风险意识的觉醒,以及消费者购买力的上升。



其次是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如《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税优健康险、大病保险……营造了健康产业新的发展环境。



第三是科技驱动和赋能,健康保险、健康产业将会很大程度上改善产业模式,创造新的机会。



第四是供给方主动或被动的选择。转型发展中的保险公司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大健康及大养老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领域。















上述四点背景,正是论坛主办方、协办方策划本届论坛的源起。



众所皆知,健康保险的问题不仅是保险行业的问题,它关系着国计民生;集中体现着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迸发、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之间的矛盾;健康保险是准刚需的特征,同时又是经营难度较高的领域。



那么,大风起兮,谁能飞?论坛题目,意在探索健康保险能否借助大势乘势飞扬及如何飞扬?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健康保险发展过程中,和它相伴相生的健康管理以及健康服务,是否可以与健康险的发展相得益彰?



今天十余位嘉宾奉献了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的观点,精彩纷呈、五光十色。以下我从论坛聚焦的三个方面,谈三点学习心得,和大家分享。



第一,在几乎全覆盖的全民医保模式下,商业健康保险在努力争取更大的补充。



首先是经办业务。从演讲内容看到的是,经办业务不再是低层次和被动的服务,保险行业正逐渐依靠技术的渗透,以经办业务作为切入点,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层面,化被动为主动服务。这里必须提到科技。技术不是简单的工具,数据、场景、技术的结合中,是商业健康保险进一步渗透到医保、服务于医保和广大参保人群的过程,从而找到更多有利的、主动的机会。例如已经有许多保险公司开发提供一些服务于医保和参保人的运用软件和工具,后续的故事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



关于大病保险。它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制度,属于公共产品。既然是公共产品,必须要有监督机制,要有运行效率的评估。商业保险公司应主动寻求改善大病保险运行效率的方法和途径,推进其更好地惠及民生。



至于税优健康险。都说它“叫好不叫座”。这个提法也被7月12号《人民日报》一篇文章用进去了。税优健康险该不该叫好?应该叫好,因为政策是好的。那么没有叫座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说明产品端有问题?我同意这样的说法,不叫座说明它的运行模式和产品不够好。所以,保险行业在呼唤税优健康险2.0版本。



第二,甚嚣尘上的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其实还没有找到成功结合的盈利模式。



2006 年起,关于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产业融合逐渐为行业内外所重视,从认识层面的交互,到试水“三位一体”,一直没有落地、成功、可复制的盈利模式。















我们首先应注意到,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这两种不同却紧密相关的风险管理手段之间的内生关联性。“国十条”明确过,保险是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那么健康保险就是健康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进行风险转移的手段;而健康管理则是风险减少或者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因此,两者之间具有内生性的关联,是有理由有可能结合或者融合在一起的。如果这样理解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之间的“+”号,那就不是简单的拼凑。



遗憾的是,即便到了今天,太多的健康服务机构还只是满足于编织诱人的故事,为的是资本的接力;太多的所谓结合只不过是成为彼此的敲门砖、边角料。















事实上,我们从CLOVER和其他演讲嘉宾展示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结合的成功商业模式。成功的商业模式在潜心的“闻思修”过程中。


 


第三,新科技与新产品,是赋能与创新,还是搅局与噱头?



观察600多年的保险发展史,科技的进步往往带来保险承保技术的进步,将不可保风险变为可保风险,从而推动保险业的进步、甚至革命。换言之,科技给保险带来的改变就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然而,人类必须紧紧把握这种科技驱动的方向,那就是满足经济社会真实的保险需求,承保更多风险,促使社会、股东、客户、经营者效益更和谐体现。



掌握科技资源的从业者应保持对行业的敬畏,把握好驱动和赋能的边界,不该把所有不可能都变成可能,不能违背保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



个人想特别强调说,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基本工具,保险经营者不可低估经营行为(不仅仅是销售环节)对市场和消费者风险管理观念、特别是保险观念的引导和教化。



另外,从今天演讲内容也看到,比如大数据,也不是无所不能,也是有边界的。



有人说有了大数据,就不存在不确定性,我不敢苟同,至少在能够预见的未来。大数据给了保险行业更多的可能,但不是无所不能。我相信大数据提供了影响某一风险事件相关的海量风险因子数据,但保险还需要风险事件后果损失的相关联数据,需要的是结构化的风险数据。



最后,想说大风起兮,未必所有的猪都能飞得起来。
















健康保险,无论是商业利益驱动还是政策驱动,或者是科技驱动,都应当紧紧围绕着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安定,增进国民福祉,提升经济社会运行的效率作为目标。


















《道德经》说:“重为轻根,静为燥君。”我觉得我们行业确实有必要杜绝浮躁心理,沉下心来做一些冷静的思考,做一些基础工作。所谓不忘初心,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应该也是论坛主办方的期待。



最后,代表论坛主办方、协办方衷心地感谢小米对本次论坛的鼎力支持,感谢各位领导、嘉宾的精彩呈现,也感谢所有与会者的参与。



2018中国健康保险与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圆满结束,感谢各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