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9年重新“赶考” 先临三维准备好了吗?
先临三维资讯
2019-06-27 03:25:50
  • 5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证券时报


K图 830978_0

  投资者熟知先临三维,是从2014年公司登陆新三板开始的。实际上,早在9年前,先临三维就酝酿在创业板上市,只是当时未被核准。

  对比前后两次申报材料,先临三维此次赶考科创板是“有备而来”。2018年,先临三维实现营业收入4.01亿元,比2009年增长9倍;2018年研发费用为9594.55万元,是2009年294.7万元研发费用的32倍。通常来说,研发费用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企业“硬科技”的成色。

  如果先临三维能成功登陆科创板,永盛控股集团旗下资产的融资平台,将横跨A股、H股和新三板。永盛控股集团是一家以实业投资为核心、将产业和资本有效结合的多元化控股公司,产业涉及化纤、染整、3D打印、影视和国际贸易等;旗下除了先临三维,还拥有在港上市的永盛新材料和在新三板挂牌的天远三维。

  重上“考场”

  先临三维的所在地萧山,是我国著名的化纤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公司实际控制人李诚,最早也是从纺织服装行业起家。

  1983年,年仅21岁的李诚离开温州来到萧山,从事布料买卖生意。10年后,李诚创建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萧山永盛贸易公司,结束了自己10年的个体户生涯。随后,李诚在1997年成立永盛化纤有限公司,在1999年成立杭州永盛纺织有限公司。短短6年时间,李诚就打造出了一条纺织产业链。

  经过30年发展,李诚迎来人生一次重大的跨越。他一手创建的永盛新材料,于2013年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该公司主要从事涤纶长丝生产、差别化涤纶面料染色及加工及涤纶长丝贸易业务。2018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实现净利润8075万元。

  李诚与3D打印结缘,要追溯到2004年。当时,与化纤、纺织行业打了20多年交道的李诚,正在尝试转型升级。机缘巧合,他在浙江大学一位教授的介绍下,体验了一把三维相机。彼时,嗅觉敏锐的李诚很是激动,坚信3D打印行业未来有很大的市场。

  于是,李诚决定投资3D打印产业,并于2004年12月成立先临三维。自此,李诚和他的先临三维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

  经过15年的发展,先临三维已被资本市场熟知。据先临三维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公司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在国内同行中销售收入排名第一,正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3D数字化和3D打印技术企业。

  在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看来,先临三维是业内少有的兼具3D数字化、3D打印业务的公司,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从3D数字化数据设计到3D打印制造”软硬件一体化完整技术链条,打通了3D数字化、3D打印两个业务板块,可为客户提供“3D数字化-智能设计-3D打印”完整解决方案。

  很多投资者了解先临三维,是从新三板开始的。2014年8月,先临三维在成立10周年之际,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纯正的3D背景,为公司赢得了“3D打印第一股”的称号。

  事实上,这是先临三维第二次冲刺A股市场。早在2010年,先临三维就向证监会递交了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书。数据显示,2007~2009年,先临三维营业收入分别为1215.95万元、3086.43万元和4384.34万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426.43万元、1246.35万元和2302.23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99.89万元、1345.22万元和2210.33万元。

  不过,当时先临三维上市申请被否决,理由是申请人目前阶段抗风险能力较弱,成长性和持续盈利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申请人民用产品收入增速趋缓;工业产品进入市场较晚且规模不大,工业产品的技术要求较高,存在丧失技术领先风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与现有生产经营规模、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是否相适应,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九年之变

  9年过去了,先临三维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准备好了?前后两份不同的申报材料,也许可以作为参考。

  在首次赶考时,先临三维是一家专注于非接触三维成像技术研发并将之产业化的软件企业。而今,先临三维给自己的定义,是拥有自主研发的“从3D数字化数据设计到3D打印直接制造”的软硬件一体化完整技术链的科技创新企业。

  9年前,先临三维没有给自己戴上“3D数字化设计”、“3D打印”的帽子,并非是因为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与3D打印产业链无关,而是因为3D打印当时鲜为人知,且说法不统一。

  转折出现在2012年,那一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专题论述当今全球范围正在经历第三次工业革命,其中对3D打印技术做了重点介绍。随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多次强调3D打印技术的重要性。自此,3D打印在国内的媒体上频繁出现。而在此之前,3D打印被称为增材制造、快速成型或三维打印等。

  根据申报材料,先临三维2008年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非接触三维成像企业,产值约占国内同行总产值18%,主要产品包括三维相机、三维扫描仪、三维激光内雕机以及与上述硬件配套的软件系统。这些产品,其实就是3D打印不可缺少的配套产品,可视为3D数字化设计的硬件产品。

  目前,先临三维产品包括3D数字化系统和3D打印系统,公司2018年在国内同行中销售收入排名第一。主要产品包括三维检测系统、专业级扫描仪、桌面扫描仪、3D打印机等。

  从业务结构看,公司近几年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通过并购等方式,扩大经营范围,布局全产业链建设,构建3D打印生态系统。目前先临三维旗下已有数十家控股子公司,遍布3D打印的上中下游。逐步形成了先临三维母公司,以及易加三维、捷诺飞生物、天远三维、云打印公司四个专业子公司为主的“1+4”集约型业务发展布局。

  从资产规模看,当时先临三维总股本3000万元,总资产约6799万元。在新三板挂牌后,先临三维先后实施增发和资本公积转增。目前,公司总股本已增至3.12亿元,总资产为8.74亿元。

  诸海滨称,在2010年,由于先临三维当时阶段抗风险能力较弱,公司的成长性和持续盈利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被证监会否决。9年过去,先临三维这些情况已经得到大幅度改善。

  科研押宝

  如今,3D打印早已被市场熟知,身为行业龙头的先临三维,目前还处于掘金中。

  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先临三维营业收入分别为3.13亿元、3.63亿元和4.0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471.22万元、1895.01万元以及941.07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981.52万元、-135.79万元以及-2145.38万元。

  先临三维对此解释,扣非后为负主要系公司研发费用金额较大、部分子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产生股份支付金额较大、部分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与无形资产减值以及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金额较大等原因所致。

  在科创板上市标准的选择中,先临三维选择了第二套与研发费用相关的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研发方面,先临三维近年来变化较为明显。数据显示,2009年,先临三维研发人员共计2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6%;当年公司研发费用为294.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72%。截至2018年,公司拥有研发人员401名,占员工人数的43.73%,公司去年研发费用为9594.5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3.96%。2016年~2018年合计研发费用为2.26亿元,占三年期总营业收入比例为20.98%。

  3D打印房子、3D打印食物……这些3D打印产品的问世,曾让市场对3D打印产业充满期待,但实际产业的发展和普及仍然需要漫长的过程。数据显示,2017年,3D打印全球市场规模为73.36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为108亿元。这对于数十万亿规模的制造业来说,3D打印几乎可以忽略。

  当然,这也意味着市场存在巨大的空间。目前,全球3D打印行业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工业机械、航空航天、汽车、电子产品,其中,工业机械应用产值占比18.8%。

  诸海滨称,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按需进行服务和制造,效率和品质一致性都较高,并保持成本可控,是工业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比如说在医疗领域方面,3D打印主要应用于牙科、骨科治疗,未来市场规模巨大。

  据悉,近年来,中国3D打印市场保持较高增速,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108亿元,预计2017~2022年我国3D打印市场有望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到2020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

  根据申报材料,先临三维此次拟募集资金8.14亿元,募资用途包括面向高端制造的金属3D打印装备及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面向齿科精准医疗、面向定制消费的3D数字化与3D打印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3D数字化与3D打印智能软件及算法技术研发项目。

  从近年来公司持续增加的研发费用,不难看出先临三维对技术的重视和3D打印产业前景的憧憬。而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能为公司带来多少回报,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