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光:三次获国家大奖 把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凌云光资讯
2022-06-17 09:15:12
  • 3
  • 2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证券时报网

  创新是推动时代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基因。二十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凌云光(688400.SH)在技术创新之路上不断摸索前行,如今已经成长为国内机器视觉行业的知名品牌。

  “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创造和实现客户梦想”,是凌云光一直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作为国内较早进入机器视觉领域的企业之一,凌云光相继攻克了精准成像,智能算法等诸多难题,将前沿科技不断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科技创新非一日之功,二十年来凌云光持续打造创新机制,才有了今日的成绩。凌云光业绩已进入厚积薄发阶段,近三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在此上市之际,开始进入众多投资人的视野。

  攻破技术难题,走出一条民族企业自强之路

  创新技术积累后,思维火花的乍现,也是机缘巧合下偶然中的必然。

  人类通过肉眼来观察和了解世界,机器感知世界同样需要配备一双“眼睛”。作为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的一个分支,机器视觉凭借速度、精度和可重复性等优势,在精密制造、智能检测,以及一些苛刻工作环境或者目力所不及之处,逐渐替代人眼。

  国外机器视觉技术起步较早,到上世纪90年代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凌云光创始团队最早接触机器视觉就始于90年代,彼时国内机器视觉才刚刚起步。作为先行者,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国际机器视觉产业的发展脉络,学习先进技术,在有了一定积累后于2002年正式成立了凌云光。

  凌云光自始立足国际视野,放眼世界格局,以高标准进行自主创新,从国内机器视觉先行者发展为国内机器视觉行业的领导者。从发展历程看,公司持续追求自主创新,引领了公司不断进阶发展。2002年,公司从印钞行业开启了国产替代自主研发之路,通过深入印钞行业全工艺段的机器视觉系统开发,先后创建且同时具备了光、机、电、算、软综合机器视觉系统开发能力的百人队伍;掌握了如何用机器视觉系统技术将产业需求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规律;积累了提取目标复杂特征的光学系统设计能力;成功打造了机器视觉AOI检测系统和核心部件的创新技术;着手开发了可以支撑多行业应用推广的VisionWARE机器视觉算法平台,后逐步进入了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印刷包装及智慧交通等行业。2016年,公司成为苹果公司的优选机器视觉供应商,开始批量提供可配置视觉系统。2016年,公司也将创新扩展至自动化技术,视觉系统开始融合自动化,并推出了系列生产线体型智能视觉检测和量测设备。发展至今,公司对客户工厂高效高精度、柔性化工艺变革具备了比较完整的担当能力;并在数据层面,通过产线型设备的导入,为用户采集了大量过程数据,助力其工厂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十年磨一剑,在一次次突破背后,是凌云光对技术的超前布局,对创新的极致追求。在视觉领域获得的三项国家级重大科技奖项,便是硬核实力的明证。2012年,凌云光核心创始人之一杨艺参与的“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技术及装置”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6年,公司参与的“新一代立体视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9年,公司参与的“编码摄像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其中,“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技术及装置”项目应用了公司图像处理相关的人工智能软件和算法,该项目在立体视频三维建模方法中,高效实现了基于图像中模块理解的新的几何定位方法,在物体有部分遮挡和部分缺失的情况下也可以准确定位,提高了图像定位的效率和可靠性。项目实现了位置光照下自由运动对象立体重建技术,重建误差小于0.3mm。

  “新一代立体视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中,公司参与了全部技术发明点的研发,最终突破了印刷品缺陷检测高精度的快速感知技术瓶颈,以及液晶屏从平面到层析检测的核心难点,实现了LCD显示屏三维缺陷的宽视场和高分辨率智能检测,在相关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编码摄像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公司同样是全面参与,对四个创新点均做出了重要贡献。该项目实现了微观场景空间感知精度提高2倍以上,宏观场景轴向相对误差小于0.1%,复杂环境近场亚毫米级高精度实时深度信息感知,编码压缩与采样大幅优化等突出进步。

  在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凌云光排名均仅次于清华大学,在参与企业中排名第一,独立拥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一点点突破,一步步成长,凌云光逐渐掌握了先进光学成像、软件与算法、精密机械与自动化控制、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多项核心技术。截至2021年末,公司拥有418项境内专利,另有已申请并获得受理专利427项,取得软件著作权证书208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凌云光的核心技术主要应用于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核心视觉器件,光接入网等自主产品和服务中。2019-2021年,公司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所产生的收入分别为7.84亿元、9.32亿元和14.7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4.78%、53.10%和60.41%。

  打造持续创新机制,成为智能制造背后的中国力量

  持续创新不止偶然和运气。

  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一直备受质疑。机器视觉集中了光学、电子、机械、传感及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任何一项技术的缺乏都会影响到其产品的研发。偶然的成功靠运气,持续的创新靠体系。早在十余年前,公司就自上而下坚持创新机制的探索与设计。

  人才方面,凌云光长期与清华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涉及计算成像、图像软件算法等方面。同时,建立了“科学家-架构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四级人才机制,分别负责前沿技术方向的把控、科学命题落地分解、原型机研制以及产品批量生产,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创新体系。截至2021年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590人,占员工总数的36%。

  技术方面,公司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机器视觉产业链可以分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软件提供商、视觉系统及解决方案集成商。在目前的整个机器视觉系统成本构成中,零部件及软件开发占据了80%的比例,是产业链中绝对的核心环节和价值获取者。目前凌云光已经完成底层算法和软件平台的研究,在多个领域已得到应用,并且在核心零部件包括工业相机、镜头、光源等方面均有自主研发产品。

  此外,公司跟随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前沿技术研究,3D立体视觉技术已应用于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项目,在冬奥会期间在北京广播电视台正式投入应用,动作、手势、表情数据同步采集、多尺度全局匹配、多视角协同分析,跨模态融合方法支持正常语速驱动,准确率达到90%。

  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统计,2020年度,在参与统计的企业中,发行人为中国机器视觉行业销售额排名第一的企业。企业需要创新,更需要基于核心能力的创新,需要从技术到产品到应用多维度的创新。较之康耐视、基恩士为代表的境外优秀厂商,技术层面上,凌云光在算法处理精度和效率上已基本相当;尤其在深度理解下游应用(工艺)层面,凌云光更具有先发优势和领先优势;产品层面,凌云光还需要加大创新产品研发和打磨,追赶以比肩境外优秀厂商。未来,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随着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长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机器视觉市场,其应用领域几乎要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预计,2020—2023年行业规模将以27.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3年将达到296亿元;而机器视觉带动的智能视觉装备则达千亿级规模。

  机器视觉产业发展至今,下游的明确需求与规模化的场景应用、中游的融合技术的进步幅度、上游的软硬件的迭代速度,以及各个其他领域龙头企业的布局,正在形成更大级别的产业共振。随着工业4.0推进,机器视觉将深度赋能千行百业转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也催生着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和新模式的积极创新,行业发展需要价值创造的良性生态环境。凌云光表示,未来将聚焦机器视觉及工业人工智能主航道,为客户提供领先的机器视觉产品及解决方案,为成为视觉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不懈努力!(CIS)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