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迪科技2017年4月24日投资者调研报告
麦迪科技资讯
2017-04-27 00:00:00
  • 点赞
  • 7
  •   ♥  收藏
  • A
    分享到:
苏州麦迪斯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交流问答

麦迪科技董事长、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部分管理人员、证券事务代表于2017年4月24日下午15:30-17:00在“麦迪科技全市场首次交流会”活动中与投资者进行了沟通交流。
主要问题及公司回复概要:
问:怎么看待CIS行业,因为大家觉得这个行业的市场空间可能偏小。过去的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医疗软件公司的成长路径,那么在这个行业我们未来的成长路径、核心的驱动力是什么?
答:就CIS整个空间的问题,我们都知道CIS,医疗的过程实际上是医疗的行为,我们讲临床的行为,所以CIS正好就是覆盖在医疗行为的过程当中。这几年CIS保持着快速的发展,据IDC 统计,预计2020年我国医疗信息化总花费规模将达到430亿元。我国CIS市场规模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预计到2021年,我国CIS市场规模将超过医院HIS的建设规模。
具体的针对麦迪斯顿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表达一下这个市场的情况:
第一,从市场潜力看
(1)医院数量,据国家卫计委网站数据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公立医院12,747家,民营医院16,004家。其中三级医院2,202家,其他等级医院26,549家。目前仅一千多家医院覆盖急危重症ClS系统,未来可开拓市场非常广阔。
(2)手术室数量,根据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的数据,目前全国手术室近10万个,长期看均有改造成数字化手术室的需求。按我国每年3,000个手术室进行数字化改建,每间终端费用300万元估算,则潜在终端市场规模可达90亿元。
(3)ICU床位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医院床位数约为533.10万张,预计2020年我国医院床位数将达到659.82万张。以重症监护病房的床位数量占我国医院床位数4%进行估计,每张床信息化保守估计4万元,潜在市场规模可达105亿元。
(4)从120急救角度看,截至2014年我国共有325个急救中心,6,500辆急救车。根据要求,急救中心应按每5万人口配1辆急救车,按全国13亿人口计算,全国急救中心将超过1,300家,急救车26,000台。我们按1个急救中心含1家中心医院及20台急救车的信息化投入约500万估算,仅急救中心信息化改造市场规模约65亿元。
第二,从产品应用拓展看
从手术麻醉到重症监护,到急救急诊到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及卒中中心及病死率排序靠前的专科,一直到院外康复与健康管理闭环,产品应用拓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第三,从技术驱动的角度来看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的技术在该领域不断的应用,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会带来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问:次新股里面也有不少的医疗IT公司,比如像和仁,公司与和仁以及一些以前上市的其他医疗信息化公司相比,我们的不同点和优势在哪里?
答:对于我们与和仁的比较,我看了和仁的招股说明书等相关材料,和仁大概是两个方向:临床信息系统及整体解决方案。不同的是和仁的临床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电子病历,集成平台,ERP、CRM等。麦迪的临床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手术麻醉,重症监护,急诊急救。从整体解决方案来看,和仁的定位包括一体化手术室和远程协同医疗,麦迪的定位是基于整个数字化手术室、数字化病区和数字化急诊急救整体解决方案。所以两家在定位上还是比较明确的。另外跟同行业比,我们可以看到行业内的公司,有的侧重于ClS、有的侧重于公共卫生,有的侧重于HIS系统和医保系统;有科室级的,有全院级的,也有区域的。实际上这个行业还是一个多样性很强的一个行业,大家既有差异化竞争,更多的是协同。最后总结一下麦迪的主要特点是:定位在急危重症领域、通过实时数据的采集技术、通过在此领域丰富的知识库,主要是覆盖这个领域的临床信息系统。各种临床信息系统各有特色,我们相信每家公司都会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特色之路。

问:关于人工智能,我们怎么看待医疗人工智能这个行业的应用、现状,公司目前在这方面的布局、产品研发计划?
答:接下来我跟大家交流一下人工智能方面的问题,在座的各位都是研究员,我也听我们的董秘孔烽先生讲过有很多投资人其实对这个行业研究的非常深入,所以我只能说谈谈我的理解,首先我觉得人工智能对我们来说它不是个新的东西,尽管现在市场上很热门、炒的很热,我觉得人工智能它是云计算、大数据这样一路发展过来的一个必然趋势,目前的人工智能主要有三个层面:基础层的计算能力和开放平台,技术层的算法,应用层包括应用场景和变现渠道。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有:影像识别,智能诊疗,智能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和智能健康管理等领域。实际上麦迪斯顿在既往的业务已经涉及到相关的人工智能领域,包括刚才永航讲的手术影像处理、手术智能决策、ICU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以及临床智能知识库等等,因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无非就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等。
关于公司在这方面是否有布局的问题,公司在这方面是有布局的,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把人工智能作为下一轮产业驱动的重要引擎,列入到很高的高度来发展。麦迪科技作为整个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市第一家上市的医疗IT公司,我们也是责无旁贷。有望和政府、相关的科研院所在人工智能研究院、培训和展示中心、示范项目等多领域进行合作。如有合作,以公告为准。我们的目标是在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上要有重大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或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推广。

问:我们现在急诊系统的推进情况、收入规模和增速情况如何?米健信息和我们竞争如何?
答:急诊急救项目是我们近几年推出的产品,从收入的情况来看16年收入还不是特别多,但是合同已经有几千万的规模,具体数据在招股说明书上有披露。因为去年收入规模较小,大概就几百万元,今年收入规模增长相对去年会有比较大的增长,预计将突破1千万元。
刚才有投资者朋友提到了米健信息,米健公司、和仁公司、卫宁公司都是业界很值得尊敬的友商,有的也是我们很好的合作伙伴。医疗IT领域,各个公司从不同的点切入,在我看来是合作远大于竞争。因为这个行业市场潜力本身就比较大、这个行业的特点是市场集中度比较低,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行业最大的医院,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万张床位,也只占了2%的市场份额。正是因为市场格局还未最终形成,所以才呈现出这个行业更多的市场机会,我个人来看合作大于竞争,大家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市场潜力无限。

问:单纯从产品来讲,我们和数字化手术室、ICU领域的竞争对手有什么不同?如果从业绩持续性来讲,未来瞄准中小医院会不会对单个项目的体量是否有影响?
答:数字化手术室我们算是起步比较早的厂商之一,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这个产品也有很多友商的重视。单纯从产品来看,每个公司都有基因。首先可分析一下麦迪的基因是什么,久信的基因是什么,我们是基于临床知识库的概念来做,我们自己定位的数字化手术室有更多的体验和体会在里面,这个市场需要更多的人进来,可能把这个蛋糕做的更大,认同度也会更大,我们也非常欢迎您刚才提到的久信、米健、深圳、国外的一体化手术间等等,共同能推进这个产品的发展。

翁总:我再补充一下。任何一家公司刚创建的时候都是依赖于有限的资源,需要专注在一个领域把它做强,麦迪斯顿十年的发展历程恰恰也印证了这个过程。我们最开始只切入了手术室的麻醉信息系统,用了三到五年的时间在全国做成了麻醉信息系统的第一品牌,然后在全国的32个省市我们完成了全国市场战略布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会只做手术麻醉一个产品,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也感受到了,从手术室到ICU、到急诊急救,围绕危重患者的整体解决方案雏形已经出现。我想举个例子,早期我们在和友商竞争项目的时候,很多医疗IT软件公司不具备现场采集设备信息的能力,而我们能够实时的采集上百种的生命体征。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每家公司的基因可能不一样,就像很多公司都提数字化手术室,但有的只能做灯床塔的一体化,而不是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同步传输,可能不包括这些功能。基于这样一种能力和优势,这十年来我们财务稳健、持续增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的能力。
刚才有投资者问道过去的十年你们看起来比较成功,未来的十年你们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简单的讲就是公司的战略是什么?过去十年,麦迪是从无到有,或者说是从零到一。我们秉承着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生命保驾护航的使命,我们的市场不断拓展,覆盖了全国32个省市。我们的产品不断创新,从手术室到重症监护病房,到急救急诊。我们的财务指标,稳健成长。我们的团队,不断的壮大。这其中,从创建,到两轮融资,到登陆资本市场,我们实现了第一个十年的目标。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十年,我们也可以实现我们的第二个十年目标,如果说第一个十年是从无到有,第二个十年是从小到大。
至于靠什么战略去实现,我对战略的理解是企业适应环境和不断变革的一种能力。
第一,我们要沉下心来,把现有业务做好,把老客户服务好。
过去的十年公司积累了良好的品牌、客户基础和技术优势,公司将依托这些优势,一方面将加大在手术麻醉和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的市场渗透,快速覆盖广大的中低端医院。另一方面将依托庞大的危急重症闭环的信息化市场,加大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投入,打造覆盖急救、急诊、手术、重症及康复的数字化急危重症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在技术层面将加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原有用户的融合,推动人工智能在急危重症领域的应用场景,形成新的商业增长点,确保公司的基本盘在市场地位,在产品优势,在盈利能力方面是稳健的。
第二,我们要做好外延拓展,在医疗,康复,养老,健康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上的展开横向的产业链整合和布局,以全球化视野,借助资本市场,走出麦迪发展的特色之路。
第三,战略上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抓住关键点。加大研发布局和投入,加强品牌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寻求与国内外顶尖品牌多方位合作模式,完善巿场渠道布局。做强核既而做大。
总之,我们会聚焦在信息技术,为医疗服务的大方向上,以全球化的视野布局我们的产业生态链,我也希望得到在座的各位研究员的指点和关心。谢谢大家。
此外,公司首席运营官张永航先生在交流会上作了《数字化急危重症全生命周期救治整体解决方案》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公司的现有产品、拟推出的产品以及对行业及公司发展的相关展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