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维度优化“能效”
浙商银行资讯
2024-12-19 23:29:10
  • 1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北京商报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也是银行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发展科技金融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共识,各家银行正逐步从组织结构、授信模式、产品体系等多方面入手,为科技企业信贷支持“开绿灯”。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实际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不匹配等结构性失衡问题,需从强化组织人才建设、建立差异化产品风控体系、完善信贷风险共担机制三个维度,改进、深化科技金融布局。

  强化组织人才建设

  科技企业细分行业众多,具有技术门槛高、专业性强的特点,而银行服务科技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难看懂”。

  浙商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郭斌表示,科技型企业集聚在科技创新领域,存在一定的技术认知门槛,银行传统营销和评审人员一般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难以对企业业务情况、技术内涵、发展前景等作出必要的专业判断,因此必须逐步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营销和评审队伍。

  专业化队伍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徽商银行行长孔庆龙认为,银行应加强对重点科技创新及行业发展趋势等的研究,设立行业研究小组和专家团队,培养一批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此外,还应探索建立外部专家库,引入政府或行业内专业顾问、学科带头人以及行业内知名企业负责人,提供技术支撑。

  为更好服务科技企业,不少银行已成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技企业相关服务的质量。但银行多是在前台部门设立相关团队专职负责科技金融的牵头营销,中后台科技金融垂直细分的专职部门较为匮乏,且部分支行虽“升级”成为了科技支行,但由于客户资源、自主审批等受限,缺乏特色化产品,导致支行专营较难实现。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建议,银行应进一步加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提高服务科技企业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应设立面向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特定科技行业的专属服务团队,提供更加垂直化的金融支持。

  树立差异化风控理念

  科技企业此前并非传统银行重点服务的对象,且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面临的风险特征不同。因此银行仍需有针对性地深化产品风控体系。虽然部分银行已针对科技企业制定了专门的授信风控政策,但仍存在全面性不足的问题,相关的风控体系和模型有待进一步加强。

  工商银行总行公司金融业务部科技金融中心科创金融处副处长丁振辉认为,银行应全面优化风控理念,建立适配科技金融的信贷政策、流程、授权、模型的框架体系。行业信贷政策和准入要结合科技企业的特点,更加友好,不宜设立更高的门槛。流程上要更加便捷,能简化的尽量简化。

  差异化的风控文化是加大科技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重要环节。孔庆龙表示,要允许银行适度提高对风险补偿型科技信贷的不良容忍度,必要时可以考虑将符合风险容忍度范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计算风险贷款时在一定金额内予以扣除。在一定金额范围内,可对由于市场变化、技术路线转变等不可控因素引发的贷款风险予以免责,消除市场部门的顾虑。

  产品方面,部分银行虽然推出“科技贷”“科创贷”“专精特新贷”等专属科技金融产品,但缺乏针对不同企业特点或同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个性化产品服务体系。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指出,银行应针对不同企业资金需求的不同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同时,要大力拓展科技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业务。除了传统财务指标外,还应根据科创企业“软资产”丰富的特点,推广知识产权、动产、应收账款质押等产品。

  搭建科技生态协同体系

  银行风险控制要求其所贷出信贷资金需要有所保障,因此,信贷资金普遍存在向“专精特新”等有各类认证或者资质的科技企业集中的情况,相对而言,缺少资质支持的科技企业在获得信贷资金支持上难度较大。

  破解科技金融实际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不匹配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关键,在于搭建科技生态协同体系。

  相较于股权投资,银行信贷资金回报率更低,难以覆盖科技企业、科创企业整体业务的高风险,需要完善多层次风险分摊体系提供支撑。

  孔庆龙认为,应构建政府、企业、保险机构之间合理的风险共担机制,加大科技保险政策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保障力度,加大对科技金融的风险补偿、奖补激励、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支持力度。健全担保体系,在有条件的市、区设立专门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增信支持。

  “近年来,我国银行科技金融的事业建设已形成体系化思路,在落实科创支持领域取得长足进展。”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展望未来,银行服务科技企业一方面要深化数智化技术应用,为科创企业有效缩短贷款发放时间,解决融资急等问题,并完善境内外数据连通平台,减少机构之间的信息差。另一方面,要搭建科创生态协同体系,例如可与律所、投行、私募等科创生态链伙伴一道,探索更多科创融资的创新手段及发展潜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