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股份6.5亿元出售汽车生产资质 “80后”李想造车梦再进一步
力帆科技资讯
2018-12-19 01:59:50
  • 点赞
  • 5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王鹤

K图 601777_1

  12月17日晚间,力帆股份发布了《关于出售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的公告》,公告称,力帆股份同意将所持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以6.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受让者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和家”)100%控股子公司。


  公告一出,引起了社会及资本市场广泛讨论。期间,部分媒体及投资者误解为力帆股份以6.5亿元的价格贱卖了其汽车业务,事实真相又是如何?12月18日上午,《证券日报》记者带着问题走进了力帆股份。


  仅出售一张生产资质牌照


  据了解,力帆股份旗下的汽车产业体系拥有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力帆汽车”)和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简称“力帆乘用车”)两家一级全资子公司。


  其中,力帆汽车前身为重庆专用汽车制造总厂(重庆专汽)。2003年8月,力帆集团收购重庆专汽股份后正式进入汽车行业,具有“1-6字头”生产资质,发改委公告产能为3万台。


  进军汽车产业后,力帆一直以发展乘用车为主,其间力帆乘用车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7字头”生产资质,获批15万台乘用车产能。


  力帆集团总裁马可在12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道:“力帆乘用车是2006年9月份获得的发改委批文,也是中国民营企业最后一家拿到发改委正式批文的汽车企业。力帆真正的产品主体、研发主体和制造主体都是在乘用车公司下面。”


  力帆股份董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此次车和家收购力帆汽车股权,看中的就是力帆汽车拥有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拥有了力帆汽车这张资质,车和家不必再去寻找代工车厂进行生产,而力帆乘用车目前也同时拥有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完全不影响公司自身汽车业务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在发放了第15张新能源牌照后,便关闭了新造车项目资质审批大门,至今仍无重启的迹象。目前获取独立新建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有15家,同时拿到发改委和工信部双资质的纯电动汽车企业仅有7家。目前汽车生产资质是非常紧缺的,力帆股份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售力帆汽车呢?


  马可对此解释道,目前来看,中国汽车行业是过剩的,而资源是有时效性的,未来当行业产能过剩和重组加剧时,部分资源将不会再是资源,综合考虑,公司决定出售。


  综上,此次力帆股份出售旗下力帆汽车100%股权,实质上只是出售了一个闲置的生产资质“壳”资源。


  “此次合作主要是集中在力帆汽车的生产资源上,而所有的资产包括土地、厂房、生产设备都还是公司的。”马可在会议现场补充道。


  出售股权后,力帆股份仍保留力帆乘用车,仍具有年15万台产能的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足以满足未来几年的生产需求。


  牵手车和家深度合作


  12月17日晚间力帆股份还发布了一份《关于与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公告称双方将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新能源汽车开发领域、车联网领域、人车交互及数据共享等领域进行战略合作。


  需要一提的是,10月份,车和家正式发布智能电动车——理想智造ONE,在汽车行业还掀起一阵波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车和家创始人“80后”李想就拿到了造车资质,成为不少造车新势力羡慕的对象。


  在谈到为什么选择与车和家进行合作时,力帆集团总裁马可表示,选择与车和家合作是基于交流后,发现双方团队对于汽车行业的认知、理念都十分契合,以及双方共同对未来汽车市场的分析。


  “为什么车和家选择跟我们合作,就是我们有一些能够落地的东西,比如车辆具备数据采集能力。”马可在会议中还透露道,“我们现在打造的这一代新产品和新品牌,在后年会进行上市亮相。”


  马可表示,此次资产出售,以及与车和家的战略合作,是力帆汽车产业升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力帆配置资源的措施之一。与车和家的战略合作将通过资源互补、技术互补等有效合作方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有效的技术联盟。


  据介绍,力帆股份在前年已经布局了共享出行,推出了盼达共享汽车。马可向记者透露,目前盼达已经成为了中国共享出行行业前三的企业,用户数量排第一,估值超十亿元。


  马可表示,未来,重庆力帆将有三大板块业务体系,第一就是以盼达为代表的出行服务公司,第二是汽车后市场服务公司,第三是金融体系公司。“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新的生态圈,以前我们只是做汽车产品,只卖产品。未来我们会有出行服务,还有后市场服务,以及金融服务嫁接到整个产业链里面,来完成从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