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300亿元!工行公告,即将发行
工商银行资讯
2024-05-12 06:33:20
  • 10
  • 10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大河财立方

K图 601398_0

K图 01398_0

  【大河财立方记者陈玉静】5月11日,工商银行公告称,计划于2024年5月15日发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以下简称TLAC)非资本债券(第一期),本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00亿元。

  这将是国内首只TLAC非资本债。自2024年1月以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相继披露TLAC非资本债发行计划。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分析师石月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鉴于工、农、中、建需在2025年之前满足TLAC风险加权比率达标要求,且目前均存在一定缺口,2024年以上四大行均有较大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需求,预计发行规模会有较大规模增长。

实现TLAC第一阶段达标在即

工行TLAC非资本债即将首发

  5月11日,工商银行公告称,计划于2024年5月15日发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以下简称TLAC)非资本债券(第一期),募集说明书显示,本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300亿元,其中品种一基本发行规模为200亿元,品种二基本发行规模为100亿元。

  本期债券的簿记建档日为2024年5月15日。其中,品种一为4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在第3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发行人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有权按面值部分或全部赎回本期债券。品种二为6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在第5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本期债券如发行完成,将是全国首只TLAC非资本债券。

  TLAC是什么?

  总损失吸收能力,英文缩写为TLAC,指的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以下简称G-SIBs)在进入处置阶段时,可以通过减记或转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损失的资本和债务工具的总和。目的是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自身具备充足的损失吸收能力,以避免极端情况下需要政府救助而动用大量的公共资源。

  2015年,为进一步增强G-SIBs的损失吸收能力,金融稳定理事会(以下简称FSB)正式提出了TLAC,要求G-SIBs除满足最低监管资本要求外,还需具备额外的损失吸收能力,确保在极端情况下能通过债务工具吸收损失。TLAC要求中符合规定的资本不仅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还包括专为TLAC设立的非资本债务补充工具。此外,TLAC的两大核心监管指标——TLAC风险加权比率和杠杆比率要求G-SIBs从2019年1月1日起分别不得低于16%和6%,2022年1月1日起分别不得低于18%和6.75%。

  中国作为唯一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有6年的延迟期,到2025年我国G-SIBs需满足第一阶段的监管要求,2028年起需满足第二阶段要求。

  截至2023年末,我国共有5家银行入选G-SIBs名单,其中,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位于第二档、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由此前的第一档升至第二档、交通银行位于第一档,资本要求随组别提高而增加。

  这也意味着,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G-SIBs,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需要在2025年初实现TLAC监管第一阶段达标,交通银行(由于2023年为首次入选)需要在2027年初实现TLAC第一阶段达标。

  参照国际监管标准,中国也引入和落地了TLAC监管规则。2021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印发《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版”TLAC监管规则正式落地,总体来看,“中国版”TLAC监管逻辑和框架与国际上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2022年4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TLAC非资本债券的核心要素和发行管理规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有序组织发行工作提供了依据。

发行额度小于估算数据

预计四大行在2025年初前的达标压力相对较小

  进入2024年以来,面对2025年初实现TLAC监管第一阶段达标的时间要求,四家国有大行相继披露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计划。根据四大行发布的公告,2024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计划发行TLAC债券额度分别为不超过600亿元、不超过1500亿元、不超过500亿元、不超过500亿元,合计不超过3100亿元。

  日前,中证鹏元相关人士在以“TLAC非资本债券海外发行情况、国内发行实务准备及信用评级研讨”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分析称,国内TLAC监管规则同样是2个核心监管指标:TLAC杠杆比率和TLAC风险加权比率,四大行的TLAC杠杆比率达标压力较小,重点分析TLAC风险加权比率情况。TLAC风险加权比率和资本充足率的分母均为风险加权资产,但分子有所差异,资本充足率的分子资本净额为巴塞尔协议III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以及储备资本和附加资本;总损失吸收能力在计算上,需要剔除储备资本和附加资本,但可以计入TLAC非资本债券和缴纳的存款保险。

  其中,存款保险在TLAC风险加权比率的达标要求为16%和18%时,能计入的上限分别为风险加权资产的2.5%和3.5%,但目前国内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时间还相对较短,累积的规模比较小,在百亿级,对TLAC达标的帮助效果有限。

  “国内G-SIBs的TLAC达标缺口,主要来自TLAC风险加权比率,在静态情景下,我们测算四大行合计的TLAC缺口在1.5万亿元左右,而如果考虑业务发展对资本的持续消耗,这个缺口规模应该还会更大。未来TLAC非资本债券将成为重要的TLAC补充工具。”中证鹏元相关人士表示。

  石月表示,根据公告的2023年年报数据测算,工、农、中、建四家G-SIBs行TLAC风险加权比率分别为15.10%、13.14%、13.74%、13.95%,则TLAC风险加权比率缺口分别为0.90%、2.86%、2.26%、2.05%,面临一定的TLAC缺口补充压力,TLAC非资本债的发行可一定程度弥补TLAC达标缺口。

  中国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部钮锴、蒋楠近日撰文指出,截至2023年末,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7.56%,处于较高水平,而市场基于2023年第三季度上市银行数据估算的资金缺口均超过1万亿元,最终公告发行额度小于估算数据,表明四大行在2025年1月前的达标压力相对较小。此外根据TLAC管理规定,我国将存款保险基金纳入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TLAC评估中,虽然其存量规模较小,但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TLAC补充压力。

建议简化TLAC非资本债审批流程

提高机构持券意愿

  从全球G-SIBs过往TLAC合格工具发行情况来看(此处TLAC合格工具包含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及资本债务工具),根据Bloomberg统计,2021—2023年,全球G-SIBs在美国市场发行的TLAC合格工具,合计发行数量为2,195只,合计发行规模为9467.18亿美元。依据巴塞尔协议III的分类,其他一级资本工具(Tier1)发行规模占比为7.24%,二级资本工具(Tier2)发行规模占比为5.65%,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发行规模占比高达87.11%。如果从发行只数占比来看,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发行占比高达95%。

  中证鹏元相关人士表示,这组数据说明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已经成为境外G-SIBs的主要发行品种。

  中证鹏元统计数据显示,从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的发行特征来看,期限以中长期为主,从样本数据统计来看,发行期限在3—5年(含)、5—10年(含)及10年以上的债券数量分别占比34.77%、26.70%和13.87%。从持有人结构来看,以美国市场为例,2021—2023年发行的全部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中,广义基金(投资顾问)、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持有规模占比分别为83.20%、6.97%和4.33%,非银机构为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最主要的投资机构。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家的监管机构要求广义基金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投资于具备一定损失吸收能力的债务工具,以减少金融机构破产对金融系统的冲击,比如美国、加拿大等,同时也会限制银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比例或要求更高的风险资本占用,本意是避免系统性风险传导。”中证鹏元相关人士称。

  石月表示,目前,工、农、中、建、交均已各自披露2024年TLAC非资本债发行计划,鉴于工、农、中、建需在2025年之前满足TLAC风险加权比率达标要求,且目前均存在一定缺口,2024年以上四大行均有较大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需求,预计发行规模会有较大规模增长。

  对于后续TLAC非资本债的发行,石月表示,建议简化债券审批流程,并提供流动性保障工具,提高机构持券意愿。此外,建议针对不同银行的特点和需求,适当调整债券条款,实行差异化管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