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帝国:中国平安之成本分析
阿甘金融
2018-05-21 13:12:36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看一家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第一指标就是综合成本率。综合成本率当然是越低越好。

一、综合成本率角度看平安

寿险业务-综合成本率

寿险业务-综合成本率.png

产险业务-综合成本率

产险业务-综合成本率.png

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业务增长低的公司,综合成本率反倒越低,反之亦反之。

前文提到,新华保险四年来保费收入不增反降,但它的综合成本率却是可比公司中最低的,2017年不过92%。太保2017年发展迅猛,因此它的综合成本率也最高,高达115%。

平安的综合成本率基本稳定下降,从110%降至100.89%,但仍在100%以上。保费收入都覆盖不住成本,这做的是哪门子生意?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们不妨把综合成本率再进行拆解,从赔付率和费用率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因为综合成本率=赔付率+费用率。

         二、赔付率角度看平安

寿险业务-赔付率

寿险业务-赔付率.png

产险业务-赔付率

产险业务-赔付率.png

从寿险及健康险的赔付率来看,2017年中国平安是68%,比新华保险高4.91%、比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分别低10.77%、4.82%。

这个指标看不出所以然,咱们再往下拆解,把赔付率计算中最重要的两项拆分出来:一个是赔付支出占已赚保费的比例,另一个是提取的保险责任准备金与已赚保费的比例。

寿险业务-实际赔付支出占已赚保费比例

寿险业务-实际赔付支出占已赚保费比例.png

产险业务-实际赔付支出占已赚保费比例

产险业务-实际赔付支出占已赚保费比例.png

2017年,平安的寿险赔付支出占比只有17%,既低于太保的20%,也低于新华的35%,更低于人寿的39%。

17%的赔付率,那是相当的低。为什么?不是因为平安拒绝赔付,而是平安的客户更年轻罢了。从2016-2017年的年报来看,客户的平均年龄分别是38.1岁、37.8岁,还没到疾病高发的年龄。

寿险业务-保险责任准备金占已赚保费比例

寿险业务-保险责任准备基金占已赚保费比例.png

 

产险业务-保险责任准备金占已赚保费比例

产险业务-保险责任准备金占已赚保费比例.png

恰因为如此,平安提取的保险责任准备金比例也最高。平安的寿险准备金提取比例是52%,远高于新华的29%,也高于人寿的34%,但比太保的59%低了7个百分点。

因为客户群体年轻,就只能更大比例提取责任准备金,应对未来的到期赔付,这理所当然。但重要的是,这种准备金虽然计提为成本,但并未实际支出,只不过是一种资金准备,平安还可以用它来投资,收益。

三、费用率角度看平安

寿险业务-费用率

寿险业务-费用率.png

产险业务-费用率

产险业务-费用率.png

在费用率中,最大头有两项:一是手续费和佣金支出,另一是业务及管理费。

平安的寿险费用率是32%,远高于新华的29%,更高于人寿的21%,只比太保的36%低上4个百分点。

所以,2017年太保的新业务价值增长了40%,平安却只增长了32%。

合理推断,销售激励政策与保费收入正相关。激励尺度越大,增长就越迅速。

可问题来了,太保高达115%的综合成本率,平安几乎100%的综合成本率,他们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作者:加一

来源:阿甘社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