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与堰塞湖不一样
溢千树
2019-01-13 21:41:40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本文系“溢千树”1月11日文章,如想更早获取深度文章请关注“溢千树”。

大家喜欢把商誉比作堰塞湖。

堰塞湖是指山崩、泥石流或熔岩堵塞河谷或河床,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商誉通常发生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是指并购成本超过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举个例子:某上市公司拟10亿元并购一家企业,而这家企业账面净资产为1亿元,那么差额9亿元就叫商誉。

表面上看,商誉与堰塞湖相似。随着2015、2016年并购密集期的三年业绩承诺期(业绩承诺一般为3-5年,多数为3年)的到期,上市公司商誉就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堰塞湖一样悬在头顶。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三季报数据,A股上市公司商誉达到1.45万亿元。

堰塞湖有两种溃决方式:逐步溃决和瞬时全溃。逐步溃决的危险性相对较小,要全力避免的是瞬时全溃,因此实践中往往以爆破、人工挖掘等方式来引流,逐步降低水位,防止瞬时全溃造成大的洪灾。对于商誉,亦有减值或摊销两种处理方式。

减值、摊销是个啥

2018年11月16日,证监会网站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或及时(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且强调“不得以业绩补偿承诺为由,不进行商誉减值测试”。由此来看,证监会是坚持商誉减值的,当然这也是现行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要求。

何为减值?举个例子:2016年,坚瑞消防(后更名为坚瑞沃能)52亿收购沃特玛100%股权,并因此产生46.14亿元的巨额商誉。2017年年底,因沃特玛业绩不达预期,坚瑞沃能对46.14亿元商誉全额计提减值损失,当年业绩“大变脸”,净利润亏损36.84亿元。

1月4日,会计准则委员会网站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动态(2018年第9期)》,刊登了“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第十届全体会议专题报告”,这个会议于2018年11月21-22日召开,由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办,中方针对“商誉及其减值”议题文件征求了(这个会议)咨询委员的意见,大部分咨询委员同意对商誉的摊销处理,认为摊销比减值更为恰当

何为摊销?还是以坚瑞沃能为例:如果对商誉作摊销处理,假设按10年摊销,则每年摊销4.61亿元。

减值OR摊销,哪个好

摊销,本质上是将巨额商誉拆解到未来若干年里削减,以平滑的方式逐步消化,而不是像坚瑞沃能那样,以剧烈的方式去化。

摊销和减值,就好比钝刀子割肉和快刀斩乱麻。

说摊销好的,认为减值这一刀下去,可能就死了,而摊销虽然也下刀,但相对不算太重,还有休养生息的空间。说减值好的,认为减值可以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有利于后续维持较好的业绩,而摊销则意味着摊销期内每年的利润被摊销所侵蚀。

笔者认为,对于上市公司个体来说,如果减值一刀下去就死了,那么这种公司留在市场上也没用,这种公司的退市正好为完善退市制度“添砖加瓦”。讨论摊销好还是减值好,关键点在于:

一、考量宏观层面1.45万亿元商誉减值会不会带来金融生态的系统性风险。如果能够确保不引发系统性风险,那么减值无疑是好的。如同近两年金融去杠杆,强调的也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考量商誉摊销会不会抑制并购的积极性、进而抑制市场的活力。按照商誉摊销的方式,并购标的估值溢价越大,将来每年摊销额就越大,给上市公司造成的业绩压力就越大,而估值溢价高的标的往往是优质资产,这就形成了一个逻辑悖论。在这种逻辑下,虽然能一定程度遏制估值泡沫,但无疑将抑制并购、抑制市场的活力。一个没有活力的市场也就不成为市场了。

当然,无论怎么讨论,依据当前的规定还是按照减值来操作。因此,还是那句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