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提出看法不要说没有意义的话
天天向上割
2021-11-30 00:37:02
  • 7
  • 18
  •   ♥  收藏
  • A
    分享到:

胰岛素企业比较
一2020年营收:
国内—甘李:33.62亿人民币
国内—东宝:28.92亿人民币
外资—诺和诺德:1269.46亿丹麦克朗(1丹麦克朗=0.97元)
外资—赛诺菲:373.69亿欧元(1欧元=7.19元)
外资—礼来:245.4亿美元
二2020年净利润
国内—甘李:12.31亿人民币
国内—东宝:9.299亿人民币
外资—诺和诺德:389.51亿丹麦克朗(1丹麦克朗=0.97元)
外资—赛诺菲:123.14亿欧元(1欧元=7.19元)
外资—礼来:61.94亿美元
三2020年经营净现金流
国内—甘李:7.816亿人民币
国内—东宝:8.037亿人民币
外资—诺和诺德:519亿丹麦克朗(1丹麦克朗=0.97元)
外资—赛诺菲:74.49亿欧元(1欧元=7.19元)
外资—礼来:65亿美元
四胰岛素产线情况
国内—甘李:三代甘精、门冬、赖脯,在研GLP1
国内—东宝:二代人胰岛素、甘精、门冬、德谷、赖脯、在研四代胰岛素、GLP1
外资—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产线齐全、技术储备丰厚
技术现状:
国内—甘李\东宝:落后于外资
国外—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领先于国内
成本:药、针、服务销售、研发投入
国内—东宝:原料药3.01亿,针等医疗器械在2.07亿,管理费用1.82亿,销售费用9亿,研发1.07亿
国内—甘李:原料药2.76亿,针等医疗器械在3000万,管理费用2.86亿,销售费用9.15亿,研发4.2亿
外资—诺和诺德:原料药、针等无法比较按规模效应不会高于国内,管理、销售费用368.86亿丹麦克朗,研发154.62亿
外资—赛诺菲:原料药、针等无法比较按规模效应不会高于国内,管理、销售费用110.71亿欧元,研发55.29亿
外资—礼来:原料药、针等无法比较按规模效应不会高于国内,管理、销售费用61.21亿美元,研发60.86亿
定价策略分析:
1.成本优势:东宝、甘李是单一市场下的国内企业,对比外资企业世界范围的市场规模优势下原材料及附带医疗器械东宝、甘李并不占据优势反而处于弱势,我们也看到外资管理销售费用的庞大,显然服务及客情关系也是不占据优势的(尤其是进口药的国民认知显然为进口药带来了较低的具有优势的转化成本),在国内企业的销售队伍中东宝的队伍显然能够跟上外资的脚步,从推广二代落后产品的占有率节节上升可以看出,服务团队(针的销售额2.07亿、销售费用9亿)是有着极为到位的服务,跟进的意识较强,甘李面对赛诺菲也不是弱者,但是跟进的服务意识比不上东宝(针等医疗器械销售在3000万)。
2.研发优势:东宝产线比甘李丰富,研发费用比甘李少了不少(咱不知道是否吹牛)但是临床进度上还是可以的,效率较高,但是相较于外资企业的研发费用真只能算毛毛雨了。
3.市场优势:东、甘在各自的主阵地上都是第二名,外资对手显然占有占有率优势,产品线和价格利润也比国内企业要强。
4.国家支持:国家显然是想看到国产替代的场景的,对于甘、东肯定是支持的。
5.集采政策:之前显然就有就胰岛素集采的小会议,了解情况和吹风,企业在这方面的信息不会落后于外资企业,甚至要比外资企业更了解政策。
价格策略选择:
国内—东宝:较为成熟的理性选择,并且非常具有进攻性。
1.保住了100%份额,这是正常操作,医疗机构上报的集采量显然都是持续用针的现有存量,东宝的选择是保住现有存量,而不是去争抢c类患者让其换针(尤其是外资产品的使用者)。
2.甘精作为2021年的主打增量,显然东宝不愿意让其价格变低了,甚至报出比赛诺菲更高的价格,没有进攻性的话那就会报低价进a去吃存量,而不是在集采外院内、院外市场去抢增量,显然东宝对集采内存量换针不抱希望。另外在能提供更好服务和人员跟进下为什么不能定价比外资高,我很不明白,定价比外资高有罪,还是丢脸,还是中国的药必须比外资药便宜。没有比外资药更贵的价格,你怎么有足够的资金去驱使员工跑市场;没有比外资药更贵的价格,怎么有充足的资金去提供更好的服务,服务可以从土里种出来?没有比外资药更贵的价格,怎么再有大量的资金去投研发,去做国外市场,外资企业积累雄厚,靠低价能不能把外资企业赶出去,看看上面列举的2020年外资的净利润、营收、净现金流,这是能用低价去打败的对手吗?尤其是自己的成本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看一下上面的资料,自己好好想一下,集采让企业在国内有了支撑,有了国家在体制内的支持,就应该尽量报高价,后期再用返利或购买保险等正规合法的手段减免患者的自费费用,让患者没有负担并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赚取合理的利润投入研发,这是正道,堂堂正正的道路,我不知道为什么有很多人不看好东宝的策略和打法,还是认为低价能够抢市场?看看外资,如果外资做到医保外都只有20元的甘精的话,国内的厂家能不能在保证服务的前提下赚到钱,患者会不会去医院开48元的甘精?外资有没有实力做到,我觉得他们可以做到更多,在集采外市场可是没有控价格一说,只要高于他的成本价。
3.研发产品线和投资厂房在时间上的衔接,显然东宝比之前进步多了.之前的东宝感觉很墨迹,现在的东宝感觉效率高了很多。
国内—甘李:不知道为什么敲断了自己的双腿,让自己无法奔跑
1.成功a1,能吃c的量,可是我现在一直有一个疑问,打着外资产品的患者凭什么冒着风险换成甘李,你这个医院不开,我换另一个医院行不行,还是在医保上直接锁定了随机的一批患者让他只能购买甘李,这样会不会造成严重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生能为它付出的力度能有多大?很多疑问,甚至外资产品用量会到院外购买,让外资赚更多的钱,让患者负担更重。所以这一点我一直不能释怀,医保局说调就调,问过患者没有?如果发生到你自己家人身上你让不让调。很明显这个c类能不能吃到还存疑。
2.低价策略,甘李低至48元,那么他比联邦低一毛能不能a1,我感觉显然是能的,那么这接近19元就扔了?总共扔了多少光自己去年的量3000万支就白扔了6亿,很多人说这是为了低价抢市场,说甘李牛企,我说你牛气你跑b类报高价,让a分c啊,反正估计让患者换药是超级困难的,尤其是诺和诺德的这种外资药的患者。反正报低价都是赞扬,抢市场,为劳苦大众做贡献,但是都是口号没有分析,怎么样才能做大做强,做一个有前途有发展的企业,显然甘李是短视的,它敲断了自己未来支撑它快速发展的庞大的现金流,让自己的资本积累变慢,毁掉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国货当自强,首先从报价上要开始自信,不要惧怕自己的价格比外资药品高,实际销售有更多的方法减轻患者的负担,而集采的价格是一个无数年都不能变化甚至还要降的价格,把自己的上限和未来锁死,失去了面对市场的战略纵深和灵活性。
外资—从外资的报价看,显然外资不惧怕价格战,因为外资的成本比国内企业低呀,不管药物、器械、获客成本都比国内低,而且外企是更有底气打价格战和走量模式的,好好看看他们的体量,价格战通常是强者打弱者,弱者只能报更低价格很快就被淘汰了,和其他制造业不一样,显然在医药行业中国成本并不低,技术积累也不高,人力成本显然也没有优势,获客成本甚至要高的多,在这种形势下怎么能打价格战?
很多地方或有错处,请大家斧正,只是分析企业和策略,有不对或冒犯之处,请海涵。此处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