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面对面|张玉良:继续做房地产没什么不好 观点地产新媒体 18分钟前 观点地
天天看到你的笑
2019-01-17 20:12:03
  • 点赞
  • 14
  •   ♥  收藏
  • A
    分享到:
观点面对面|张玉良:继续做房地产没什么不好

观点地产新媒体
18分钟前 观点地产官方账号
观点地产网“和年初定的目标还差一口气,不够达标,有内部原因,也有大环境的因素。”
与往年一样,发布2018年业绩快报后,2019年1月17日,张玉良照常在绿地总部会见一众媒体,总结过往,展望未来。
去年此时,张玉良曾提出2018年绿地的目标是要实现地产销售额4000亿,不过从最终发布的数据来看,绿地再次与年度目标爽约了。
值得一提的是,据绿地方面透露,绿地销售额的权益占比高达90%,远远超过行业的平均水平。
尽管销售未达目标,张玉良还是给绿地2018年的表现打出了85分以上的高分,对于房地产板块下半年的一些下滑,他归结于大环境的影响,也坦承内部运营效率、改革动力还有待加强。
无论是展示业绩、阐述困难,还是谈论未来发展时,张玉良始终都信心满满,标志性笑容让你无法从他脸上看到太多犹疑。
事实上,这已经是这位62岁掌舵人连续第26年担任董事长一职,用张玉良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创始人对企业的感情,也是市场的选择。早在登陆资本市场时,绿地就成功完成了一次混合所有制的转型。
此外,他赞扬65岁的董明珠成功连任格力董事长,可以继续为国家做贡献,似乎也在暗示,谈接班一事还言之过早。
谈市场:如果不奔跑,就意味会后退
2018年对整个房地产行业而言都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连续、密集的政策令房企感受到阵阵寒意,就连绿地曾经的对手万科也不得不喊出“活下去”的口号聊以自醒。
与此同时,不少同行都纷纷提出要弱地产化或者去地产化,以万达为例,王健林甚至提出要“剥离房产业务,连1平方米也不能有”。
但张玉良显然不是一个悲观,或者说不会将悲观一面展示出来的人。虽然绿地多元化板块的营收几乎已经赶上地产主业,但他强调地产的核心地位不变,而多元化的逻辑也是围绕主业,围绕整个产业发展的社会需要而做。
因此对于房地产行业,张玉良依旧看好:“房地产一年销售十几万亿,这是其他行业无法相比的。所以这么大的市场,继续做没什么不好,为什么不做?”
从宏观层面而言,虽然宏观环境错综复杂,但2019年房地产行业整体将是稳中有降,同时随着调控的影响逐渐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不免会令政策向上,逐步放宽。
张玉良同时表示:“越是大危机的时候,对企业越是机会,尤其对于有竞争力、进取的企业越是最有机会的时候。”
具体到市场布局,张玉良则指出要到有市场的地方去,包括经济环境好,人口流入的三四线城市,例如绿地目前的高铁和小镇项目就基本是按照这个规律在进入。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在绿地2018年新增的4852万平方米权益建面里,高铁项目的占比超过30%,进入约20座高铁城市,其中以安徽宿州、广东阳江、重庆万州、湖南长沙、江西赣州、湖北咸宁、四川宜宾等三四线城市为主。
虽然信心依旧,但张玉良也坦言,压力每天都有,随着房企规模集中程度越来越高,“如果不是每天奔跑,就意味会后退。”
谈规模:保持行业第一阵营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曾经参加过总决赛的房企,近两年规模缓慢爬升的绿地还是落后了。根据早前发布的业绩快报和四季度销售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绿地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874.93亿元,同比增长26.4%,位于房企销售排行第六名。自2014年击败万科夺得销冠后,近两年绿地的房地产销售规模逐渐落后。
对此,张玉良显然无法照单全收。他指出,绿地经过2015/16年的深度调整,在2017/18都持续稳步增长,而且是在转型当中在增长。具体而言,绿地目前的房地产仍在调结构。他以高铁项目为例,绿地是把城市功能项目和公司的业务相结合,在满足城市内生需求的基础上发展业务,这与传统地产项目销售完了就结束的逻辑不一样,也是绿地区别其他房企的优势。
对此,张玉良回应称,绿地的房地产业务还在调结构,从业务结构而言,我们很有竞争力的,我们把城市功能项目和公司的业务相结合,这是绿地和企业相比的优势,即满足城市的内生需求,而不是单纯卖了就没了,所以我们始终可以保持稳定的增长,去年也定了未来三年5000亿的目标。
“虽然财务的营收是3000多亿,但整个绿地集团去年的营收是6020亿,我们的结构和人家不一样,你说我们在哪个阵营。”他继而补充道。
为此,张玉良继续提出目标,即未来三年销售稳定到5000亿元,形成300-500亿元销售规模的事业部,并保持在行业第一阵营。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行业进入下半场,规模或许早已不是衡量企业地位的唯一标准。因此,除了在销售上保持增长,2018年,绿地也开始在提高利润和降杠杆方面做出努力。
绿地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绿地的有息负债为263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0亿元,预售账款约3100亿元,同比增长30%,而ROE表现,绿地也实现14%的增长,达到17.33%。
“中国国企的平均ROE只有10%左右,我们几乎是它的两倍,而且不比万科低。”尽管销售规模落后,但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张玉良似乎颇为满意。
事实上,作为一家由国企改制形成的混合所有制房企,近几年绿地一直强调管理扁平化以及提升考核效果,致力于摆脱所谓的“大企业病”。
谈多元化:大基建是机会,金融争取牌照
不断拓宽的多元业务同样是绿地绕不开的标签,对此,张玉良将其定位为“地产 ”。
根据2018年10月绿地公布的核心产业战略,大基建、商贸、酒店旅游产业成为绿地多元化版图里的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2018年,绿地大基建产业共新签合同金额3162亿元,同比增长63%。去年8月,绿地再度通过混改方式,以14.9亿元受让改制后的天津建工集团65%股权,成功投资控股天津建工。
由此,连续第五年参与建工类国企混改的绿地完善了基建的全国化布局,基建也成为绿地整体营收的半壁江山。
按照张玉良的设想,对标中建系、中铁建、中交系,打造“中绿建”产业集团才是绿地大力发展基建的目标。
张玉良更透露,目前绿地的大基建在行业排第八,2019年预计可以排到第六,而2020年更是要实现4000亿的营收。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这一目标或许并不是遥不可及。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绿地的基建已实现营收1041亿元,而2015年全年,这一数字才仅仅是426.6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规模增长迅速,但在利润表现上,大基建与房地产业务却相差较远。半年报显示,绿地基建业务的毛利率仅有不到4%。
对此,张玉良同样更倾向用ROE指标来衡量这一业务的表现,据其表示:“绿地基建的ROE超过1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长远来看,大基建行业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几年前,绿地也曾对大金融业务抱有巨大期望,但与基建的快速增长相比,如今的金融板块似乎略显黯淡。
当然,金融环境趋紧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尤其对房企而言,金融的门槛也一直较高。
对此,张玉良也坦言:“绿地的金融业务现在是平稳发展,但也确实不在大发展的板块里。目前金融集团正在争取两个牌照,包括保险也在争取。”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