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唐智控:300131英唐智控接受媒体采访、新闻稿及投资分析报告等2020102
英唐智控资讯
2020-10-21 00:00:00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证券代码:300131 证券简称:英唐智控
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投资者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现场参观

关系活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路演活动

动类别 新闻发布会 其他

参与单
位名称 证券时报
及人员
姓名

时间 2020-10-21 15:00–16:20

地点 证券时报 e 公司平台(http://egs.stcn.com/live/list.html)

上 市 公
司 人 员 董事长兼总经理:胡庆周
姓名

公司董事长胡庆周先生参加证券时报访谈活动,回答了访谈记者
的问题,主要内容如下:

1、记者:胡总,您好!首先恭喜咱们英唐顺利完成对先锋微技
术的交割,开启了公司战略布局新篇章。

投资者

关系活 非常感谢!不过纠正一下,现在先锋微技术已经更名为英唐微技
术了。完成英唐微技术的股权交割,是英唐自 2019 年提出向半导体芯
动主要
内容介 片领域战略转型升级以来逐步实施落地的里程碑事件,这是我们转型
升级的起点,后续我们将紧密围绕这一战略目标持续布局。



2、记者:公司曾经的主业是电子元器件分销,为什么要转型成
半导体的设计和制造?

从战略转型启动到当前逐步落地实施,中间波折不断,我们花费
了巨大的精力和物力去推动。为什么要转型,我们是做了很深刻的考
虑的。首先,大背景是欧美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封锁刺激
了中国半导体的快速发展,国产替代给中国半导体企业提供了生存和
发展的巨大空间;另外国内电子行业近几年加速集聚,一方面行业巨头要求更贴身的专业服务,尤其是技术方面,另一方面要求更低的成本,传统的分销(主要是资金驱动)利润呈现下滑趋势。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提供更有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成为分销行业需要解决的更深层次问题,向半导体上游领域延伸则是公司给出的答案。

3、记者:您认为公司转型进入半导体领域的优势是什么?

之前英唐智控的业务主要是围绕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展开的,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电子分销领域,我们公司已经成为全国排名前列的代理分销商,拥有遍布云服务、移动通信、消费电子、家电、汽车、安防等下游市场的广泛销售渠道,积累了如小米、vivo、oppo、海康、华勤、美的、宁德时代等在内的众多优质客户。这些优质的大客户为我们转型提供了紧密重要的客户资源,我们明白市场需要什么,我们的产品也能快速转化为销售,可快速实现我们半导体产业的良性运转,这就是我们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底气所在。

4、记者:有市场猜测说是因为分销行业不好干了,所以英唐才转型,您怎么看?

不能简单说分销行业不好干了,只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对分销商赋予更加深刻的定位,市场对分销商在专业的技术支持及成本优化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完全是靠资金驱动的分销模式,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挑战。

5、记者:为什么选择一家日本的半导体公司?

半导体行业处于电子大行业的顶端,在设计、研发和生产制程工艺等方面的要求到达极其苛刻的程度,而且半导体行业的公司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才有可能产出。现在的日本半导体行业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拥有了非常成熟的产业链条,功底深厚,其金属和化学材料、精密仪器等领域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且累积了大量的技术知识产权,也培养出众多非常优秀的专业团队及人才。相对欧美的全面封锁,日本的半导体资源(技术和人才等)正是中国半导体企业迫切需要的。


6、记者:选择日本的先锋微技术的原因是什么?

先锋微技术成立于 2003 年,它是一家集 MBE 及晶圆代工、设计研
发为一体的 IDM 的半导体公司。其前身可追溯至母公司先锋集团于
1977 年成立的半导体实验室。先锋微技术一直专注于光电转换和图像处理的模拟 IC 和数字 IC 产品的研发生产,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且稳定的研发和工艺团队,人数超过 130 多人,且平均从业经验在 12 年以上,具有丰富的技术沉淀。先锋微技术多年长期沉淀下来的技术团队、知识产权、产品设备及行业经验,是我们最看重的。凭借英唐多年分销经验、渠道及客户资源,先锋微技术现有产品有望在国内得以迅速推广,并且与我们的客户在第三代半导体、汽车以及通信方面的需求相结合,将有望推出更多有价值的产品,迅速打开国内相关领域芯片设计开发市场,所以我们选择了先锋微技术。

7、公司原先就有很多新能源车的客户,据说英唐微技术本身在新能源车也有积累,能大致介绍一下吗?未来公司会主要向新能源车的芯片设计发力吗?

英唐微技术现有的车载 IC 产品就是主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像德国的博世和日本的几家汽车制造商就是其在该领域的主要客户。如此前我们多次提到,未来我们也会将它在这方面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与公司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商客户资源对接起来,帮助英唐微技术的业务规模快速扩大。

8、公司的收购正好遇见了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发,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是的,这次收购确实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今年春节的时候,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爆发,当时,我们先锋项目团队毅然决定留在日本,尽最大努力,来促进收购的完成。我们的第三方主律师团队为美国律师事务所,为了加快进度,我们的团队成员数月通宵达旦。后来,虽然交割关键条件之一的日本政府审批,即日本央行备案以及日本经济
贸易产业省审批已于 2020 年 7 月 15 日获得,但是由于全球新冠肺炎
大流行以及持续的出行限制的原因,日本拒绝非特殊事由人员的入境
申请,对现场确认交割存在一定影响,经过我们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对交割进行了延期,并最终采用了远程交割方式完成交割。

9、记者: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对英唐微技术的收购,那英唐微技术下一步将有何规划呢?

首先是要跟英唐微技术做好市场、研发、产品、生产线等一系列的对接,充分挖掘现有团队的潜力。其次帮助英唐微技术拓展国内市场,将其现有产能打满,保证英唐微技术的健康运行。另外,就是公司已经公告了,将投入一部分资金,对它的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使其具备生产 SiC 器件产品的能力,我们已经对它的生产线进行了评估分析,预计投入较少资金就可完成相关改造。

10、记者:改造的具体情况可以再说说吗,是否有在国内投资建立产线的打算?

公司收购完成英唐微技术后,我们将主要围绕第三代半导体 SiC产品进行产线建设,因为目前国内尚不具备成熟的大规模 SiC 器件生产能力,我们进入这一领域,将有望获得先发优势。我们的优先选择就是对英唐微技术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相比新建产线说,改造现有产线有投入小、难度低、时间快的优势,这是我们在日本的计划;在国内的建设计划,将主要在英唐微技术的 SiC 产线产能顺利实现后择机开启,我们会联合包括政府、产业基金或行业内伙伴来共同投资,以便积聚力量、分散风险。

11、记者:那改造到最终形成 SiC 器件产能的周期大概需要多长
时间

我们初步估计设备的改造升级需要 3-6 个月的时间,再考虑到产线的单点工艺、串线工艺调试再到产品试制及打通生产的全流程,到最终形成产能的话预计还需要 3-6 个月左右的时间。

12、管理这家日本企业,公司有没有预计可能会出现什么困难?有什么应对措施吗?

我觉得我们是可以管理好日本企业的,因为我们了解日本企业和日本文化,我们代理日本原厂的元器件产品,每年采购金额达到 20 亿左
右的规模,这样买了二十多年了,对他们的工作和思维方式太了解了。要管理好日本企业,我认为主要就两点,一是说话算数,不要老是变;二就是把激励搞起来,母公司先锋集团之前被基金收购,几年来一直在被拆分出售,导致对先锋微技术的员工激励力度不够,我们去了以后肯定就要把他们纳入我们的激励体系中来,我们当前的股权激励计划也预留了一部分,主要就是用来激励包括日本团队在内的核心管理人员。日本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和对企业的忠诚是家喻户晓的,只要我们做的以上几点,我相信管理好日本企业不存在太大困难。

13、记者:英唐微技术并入英唐只是在向半导体转型升级道路上的一个起点,那么我们在这之后会有怎样的布局或者调整?

这个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全部说起来话就长了,就当下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我简单归纳为二个方面:

一是收购完成英唐微技术后,公司即将参股上海芯石,持续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打造从设计、制造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我们还将进行其他方面的布局,通过合作或者并购的方式增强我们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的能力,不断完善和升级自身的产业链条。

二是建立从设计、制造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的组织架构体系,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上并持续吸收外部优秀力量,逐步形成架构独立,分工明确,但又高度协作的半导体设计、半导体制造、半导体分销三大事业群体。

14、对于半导体设计和制造公司来说,研发团队非常重要,公司在研发投入和人才建设上有没有什么计划?

英唐微技术所在地甲府市,是日本的“硅谷”,具有丰富的集成电路、半导体人才资源,公司将利用英唐微技术的平台,吸收和培养公司的技术人才班底。我们也将聘请一些国内或者日本半导体行业内的技术专家来担当公司的技术顾问、项目负责人甚至是公司副总裁,让他们成为我们的技术领头羊。

15、记者:半导体是高科技行业,人才至关重要,英唐在这方面有采取何种措施呢?


半导体产业是高科技行业,优秀的专业人才是决定这项事业成功
与否的关键,专利再多,设备再好,没人也是无用。在英唐转型并开
启新征程的时刻,激发士气、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公司着重需要
解决的课题。为此,公司启动了规模高达 2000 万股的股票激励计划和
丰厚的奖励基金计划,股票激励计划面向当前公司的中高层核心人员,
主要是鼓励士气、激发潜力;而奖励基金计划以公司净利润的高增长
为考核目标,建立长效且高比例的净利润提取奖励机制,吸引和推动
优秀人才帮助公司实现在技术、工艺和市场上的重大突破,同时希望
这也可以吸引到国内外的优秀行业人才加盟,实现公司与员工的共赢
发展。

附件清 无
单(如
有)

日期 2020 年 10 月 21 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