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照光电:2018年3月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乾照光电资讯
2018-03-02 00:00:00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证券代码:300102 证券简称:乾照光电
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180302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 特定对象调研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业绩说明会
新闻发布会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其他(请文字说明其他活动内容)
参与单位名称及人员姓名 华泰证券:胡剑
中国人保资产:田垒 凯岩资产:王雨琦
源乘投资:刘建忠 金域投资:杨昊
兴业证券:赵胜利、陈俊喆 华商基金:郭磊
拓璞投资:张均 国信资产管理:唐弘毅
天风证券:张登强 广发证券:孙竹
盛盟资产:李天焦 广东江山资本:冯站
尚雅投资:成佩剑 东北证券:祝迪川、刘伟昌
山西证券:刘生 大禾投资:林滋
尼西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常杨 创金合信基金:郑泽斌
超越基金:赵俊 灿祤投资:单慧金
渤海证券:张硕龙
汇金方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张明
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巩显峰
时间 2018年3月1日
地点 公司会议室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姓名 董事长:金张育
副总经理:张先成
财务总监:彭兴华
销售副总:苏晓健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一、 展示环节:
财务总监彭兴华先生将公司的2017年年度报告的情况向各位投资者做了简要的汇报,具体如下:
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11.3亿,同比2016年的11.9亿略微下降1.68%。2017年是公司聚焦主营战略的一年,我们对2016年从事LED相关产品进行调整和关停,所以在非芯片级外延片业务我们的业绩下降是比较大的。但同时我们芯片级外延片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2.1亿,同比增长335%。扣非之后的净利润是1.38亿,同比增长980%。经营活动现金流的金额是4.47亿,同比去年-7170万元有较大的增长,每股收益达到0.3元,同比增长了328%。资产总额在2017年底达到52.87亿,同比有60.37%。
2017年是我们聚焦主业的一年,我们同时开展了两个主营业务方面的扩产计划,一是扬州乾照这边的红黄光扩产计划,计划投资7亿多;还有去年下半年的50亿扩产蓝绿光的计划,计划第一期投资25亿,2017年第四季度我们开始项目的投资。在红黄光领域受益于2017年的扩产计划,我们红黄光MOCVD产能有20腔增长到26腔,蓝绿光由50腔增长到55腔,整体产能2017年是620万片,产量是550万片,产能利用率88%以上。报告期内蓝绿光销售量是362万片,销售收入是6.07亿,同比增长51%。红黄光这一块销售量是141万片,销售收入是4.45亿,同比增长15.77%。太阳电池我们的销售量是4.8万片,销售收入是4172万,同比增长了19%。
在毛利率方面,我们受益于蓝绿芯片及外延片的收入增长,2017年蓝绿芯片及外延片的毛利率是33.77%,同比2016年的13.35%增加了20%的毛利,红黄光芯片及外延片的毛利率是42.27%,同比2016年的34%提高了8个百分点。整体来看,2017年整个业绩的贡献主要来源于芯片及外延片的扩产,导致产销量的提升。大体上我们2017年聚焦主业方面的战略成功实施,导致我们整个2017年业绩同比有大幅的增长。
二、会议交流情况
(1)问:公司在战略上、扩产的计划情况?
答:扩产的进度以及未来的规划:第一,扩产进度,我们在2017年4月份公告了在扬州投资7.3亿,新增7台MOCVD扩产红黄光的外延片芯片,因为设备我们在分布下订单,同时设备的交货有时间进度的,所以我们2017年到位了6台MOCVD,刚刚彭总也有讲我们整个红黄光的设备已经从20台增加到26台,扬州扩产的6台设备的产能在2018年2月份之后开始陆续释放出来。2018年内还会陆续到位设备。
第二,2017年的7月中旬,我们公告了南昌50亿的投资扩产,土建已经在2017年下半年顺利施工,目前我们内部掌握的时间进度,整个厂房的建设在2018年6月底之前达到进设备的状态,2018年的8月份之前陆续设备进来,我们可以开始出产品。一期按照60万片2寸的产能规划的设备和相应的配套。2019年我们会根据当时的供需情况择机启动二期的投资。
另外我们做了很多公告的动作,我们的规划是在LED的红黄光和蓝绿光扩产之外,我们会在产品的技术性能上做提升,尤其是扬州的厂在整个红黄光的高亮度户外屏的产品上,在红外的产品上,包括我们会横向的在VCSEL等相关领域做拓展,但VCSEL是相对前期的阶段,我们做10亿可转债的发行主要为南昌一期项目做实施准备。
(2)问:四季度扣非利润的环比增长情况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答:由于我们在进行红黄光和蓝绿光的扩产,有些费用集中发生在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同时因为年底结算,奖金或一些坏账的计提发生在第四季度。此外,我们也有受价格下调的影响。所以整体来看,第四季度收入端有下降,费用端有上升,导致扣非净利润的下降比较明显。
(3)问:LED芯片这么多年来毛利率是维持的,但价格还是在降的,也就是说成本端也是在降的。LED芯片毛利率为什么能够维持在这个位置?
答: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不能光看价格的问题,还要看成本端的问题,成本的下降有几个部分,一是供应链端的,包括衬底的消耗、设备的消耗,还有效率的提升。因为整个产业价格下降的同时让整个需求拉大了,供应端更成熟,过往芯片下降的同时,我们看整个供应链,设备、衬底也在下降,芯片厂效率也在提升。第二个原因更重要,某种意义上讲蓝绿芯片做背光、显示屏,其实客户需要的是光效,大家技术进步得比较快。虽然单颗芯片的价格下降很厉害,但我的技术进步,导致我可以用更小的芯片发出原来的同等亮度,某种意义上弥补或者让你感觉芯片下降,但其实是用技术让你感觉光效下降没这么狠,看起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4)问:年报里对蓝绿、红黄的产能利用率有一个明确的数字,看到红黄的产能利用率水平还是偏低,这对于大家对去年供需非常紧张的认知有一些不大一样,对红黄产能利用率的数字可以做一个解读吗?
答:今年红黄光在上半年有扩产计划,我们分成两步,一部分外延端,一部分芯片端。众所周知在外延端这一块的设备是比较难抢的,在2017年的下半年芯片端的扩产新到位了。我们统计的口径,产能的统计口径以芯片端的口径来统计整体的产能,是峰值产能的概念。也就是说2017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整体的芯片产能是上去了,相应外延设备陆续到位。正如张总所说的,我们在2018年第一季度陆续产能才能释放。我们统计口径从芯片做统计的,最后会导致我们的产能,红黄光的芯片和外延片的产能有点虚高,因为用的是峰值的产能。实际产能利用率在上半年处于满产状态。
(5)问:外延片和芯片的产能错配问题是否解决?
答:外延片的机台在第一季度能调试好,就能解决我们有错配的问题。
(6)问:从去年12月份到今年1月份,三安已经提前开始降价了,LED芯片的价格趋势是怎样的呢?
答:从去年下半年到现阶段来看,一个整体的判断,断崖式下跌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年底随着需求的变动,部分产品会有一定程度的价格调整,到了2018年上半年,随着需求进一步的增加,个别产品因竞争的加剧,仍有价格下调的可能,但芯片厂一般都会在年后通过新品推广弥补价格下降的损失。
(7)问:去年LED芯片价格上涨比较厉害,很多厂商,包括我们乾照扩产扩了很多,如果LED芯片开始降价,现在已经降了两次,往今年下半年看,扩产的趋势还会存在吗?
答:关于供给和需求会不会有产能过剩,价格断崖下跌补充:
第一,关于这一轮大家会不会继续扩产我做一个回答,LED芯片的扩产周期是很漫长的,如果没有厂房,从建厂房到做洁净车间、设备进场调试、准备好,正常速度也要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如果有厂房稍微快一点点。所以我们看到2017年因为整个供需情况比较紧张,芯片比较缺货的情况下,包括三安、华灿、我们、兆驰扩产,只有三安和华灿光电在2017年放出来了,澳洋2017年的扩产是2016年实施的,我们2017年的扩产的产能大部分要到2018年的年中陆陆续续释放。我预测在这一轮产能释放、整个市场供需平衡之前应该不会有芯片厂做相对大规模的投资了,大家都会根据市场的情况来控制自己的投资进度。
第二,产能上来之后价格会不会出现崩溃式的下跌,我想从这两个层面说一下我的看法。关于价格的问题,价格是供需端的问题,供给端是一侧,我们要对需求端做考虑。我个人觉得LED的芯片,整个价格未来会变成怎么样,我们现在看到了风险,或者只能看到大家都看到的变化,供给端你扩我扩他也扩。但有需求端的巨量变化,我们认为这两年就是变化的拐点,就是Mini LED和Mini LED背光,电视、车载屏和手机上,还有Mini显示屏,三是做Micro,这两个大应用对芯片的消耗量对照明,如果整个渗透率打得比较满,需求量比照明大很多,更大的因素是新应用的进展速度。我对于2018年的芯片持有没那么悲观的态度,因为有新应用。
(8)问:目前乾照、兆驰的扩产节奏比三安、华灿、澳洋慢一些,今年的增量主要在这几家上,如果这几家厂商的产能集中上量,会不会对后续扩产计划有所干扰?我们的扩产决心,进度上会不会受行业波动而进行调整呢?
答:因为像乾照这样体量的公司去做160万片的产能的扩产比我们现在厦门厂大了4倍,这个决心和判断应该做出来之后,很多事情是不可逆的,像合同、征地,估计这件事情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做。但节奏控制上我们分了两期,第一期是今年年底之前厦门厂两倍会出来,蓝绿,我觉得这上面基本到了各项工作的中端,甚至是末端了。还有第二期,我估计我们会看一下当时的市场情况再做决定。从目前的判断,我觉得应该问题不是很大。封装厂、我们的客户也在扩产,和我们密切配合的封装客户扩出来的产能,只要我们的技术水平跟上、产能能跟上,他们消化我们目前的产能是问题不大的。我个人表示谨慎乐观,一是下游有需求,还有新机台出台的产能,原来的机台就不经济了。还有之前的机台产能,还有台湾的蓝绿光产能,对他们来说成本就不经济了。这些产能会逐渐退出市场,也会退出一部分市场需求给新兴产能。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谨慎乐观的。
(9)问:Mini LED、Micro LED的方向目前进度可以跟大家沟通一下吗?
答:一是Mini LED,有两部分。
一是用在Mini背光,还有电视的厂商对Mini LED背光热情很高。目前在Mini LED背光的方向上,一是芯片端技术相对成熟,我们给下游的封装厂,甚至终端用户在做送样配合了。包括我们和产业链的厂商在解决封装端的问题,有些厂商的开发进度较快,解决封装的技术问题很可能会较快突破,这是我们Mini背光的部分。
二是Mini显示屏的部分,前一段时间三星和万达在上海做了电影显示屏,三星喊是Mini显示屏,我们大家觉得是小间距。不重要吧,在Mini显示屏部分芯片端我们准备好了,和下游厂商的送样、测试问题不大,我们和应用、封装厂一起配合做封装端的突破,我们对于Mini的背光和Mini显示屏的部分有非常乐观的态度,Mini显示和背光在2018年6月份以后,在电视和手机上的应用,背光主要是电视和手机的应用,显示是高端的应用,会有一个放量的过程,这是我们对Mini的进度和判断。
关于Micro的情况,我们更多是芯片端和转移端,芯片端我们技术储备已经在了,无非是把芯片可以做出来,但更多的是我们和产业链下游和显示屏的厂商,包括做转移的厂商一起探讨,因为是产业链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尤其解决巨量转移的问题。大家一起探讨推进转移的技术成熟突破的过程。们对于Micro的产业化持乐观态度。但到底是2018年下半年或者2019年上半年、下半年很难说,要看大厂什么时候率先拿出来可以低成本、产业化的产品。
(10)问:目前对于Mini LED应用的产品、时间,以及对上游芯片拉动的预期?
答:第一是做Mini的背光,Mini背光分两个,一个是手机背光,还有一个是电视背光,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可能在2018年6月份左右,Mini的手机背光和Mini的电视背光就相对稳定成熟,接下来就是开始导量的过程。第二,关于量上的拉动作用,我们做过一个估计,但主要还是要看整个导入进度了。如果现在的手机和电视背光导入5%-10%,估计蓝绿光的芯片去化在50-100万片。
第二,关于Mini显示屏的部分。Mini显示屏在显示端是相对成熟的产品,显示的效果好,但会比较贵。因为不是导入原有市场,很难估计规模和速度,就看在下游应用场景上突破的情况了,包括电影院里面的,甚至高端商用的情况。
对于Micro LED的判断,我们花很长时间在Micro上投入精力做研发,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可能在2018年底之前,有可能会有一个靠谱方案可以从产业化端走。我们做这样的判断当然有很多各方面的信息过来,有一个比较主要的信息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三星和三安签了一个协议,而且预付1亿人民币的款项。单纯三星要Mini的芯片,不需要做这样的预付,签这样的协议的,因为Mini的芯片还是有很多供应商的,包括华灿,甚至我们也可以做送样和认证。我们判断是Micro部分,他们已经有了一个相对靠谱的方案可以在做,我们对于Micro这件事情相对持乐观态度,进度可能会往后拖,到2018年底或者2019年初,那时候的情况会比较清楚。
(11)问:关于Mini LED在手机背光和电视背光的应用,成本相对于传统模组来讲大致是什么情况?
答:我们判断Mini LED在手机背光端的应用不是成本问题,是他和OLED之间的竞争问题。因为OLED的产能放出来,目前看显示效果也可以。我们认为Mini LED在手机背光上可能是一个过渡产品,在OLED产能紧缺,国内有些厂商拿不到OLED屏的情况下大家做Mini LED背光,把显示效果无限接近OLED。我不敢说比较准确,我们做过了解,在现在侧入式的背光和Mini LED背光的成本差异,对于5-6寸的手机差异是100多元。我不是非常准确,应该在这个量级。当然,如果有可用的转移技术出来,这个差异还会进一步降低,因为单纯的芯片成本其实并不高,是几十元的数量级,更多的还是看封装和良率。
第二,在电视上,某种意义上讲电视的背光对Mini LED的需求必要性远大于手机背光,因为OLED的屏做不了大屏。所谓电视的显示效果,至少电视厂商有创新需求。他是一个长期的对于Mini LED背光的需求。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50-60寸屏相对成熟的Mini LED的背光,芯片成本可能要增加2000-3000块的成本,考虑到封装和良率的因素,整个模组的成本会增加更多。另外随着整个封装端工艺的成熟,可能成本会下降,这是我了解到的,不一定准确,不知道苏总对成本端有没有更精确的了解?
目前来看因为没有进入大批量的工业化,目前对成本的考量还没有太准确的算法出来。
(12)问:因为国产设备在国际上竞争力在与日俱增,对于今后蓝绿光那边100多台的采购,将来和Veeco和中微的采购比例是怎样的,现在订单下的情况怎样了?
答:目前国内所有的扩产,除了2016年扩产的,还有2017年初扩产的有一些选择Veeco,现在所有人都选择了中微。一方面批产端和Veeco没有区别,另外价格差很多,服务方面好很多。之前有疑虑说石墨盘有问题,现在达成了和解。第二,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们的南昌一期外延炉订单全部下完了,因为没有达到公告标准,我们并没有公告。
因为这几家在采购中都是我们主要的蓝绿产能供应商,Veeco、中微和中晟。我觉得这两年中微和中晟不管是技术能力还是规模供应能力都比较达标了,从2016年开始蓝绿市场上主要供应的基本是国产机台为主,不是Veeco将来没有机会,但他需要在性价比和其他方面做出一些调整。我们的机台比较倾向于以国产为主。红黄机台还是以Aixtron机型为主。
(13)问:最近无论是兆驰、聚灿已经和大家沟通了比较大规模的扩产计划,但好像目前大家锁定的都是以国内厂商的设备为主,从金总您从产业链的了解来看,目前国内的中微和中晟可以满足多大的供给量?如果我们采购100多台,采购会不会因为国产设备的产能问题受到拖累?
答:据我所知MOCVD在中微和中晟平台上将各种部件整合和组装起来,本质上这个供应链不是中微和中晟的供应链能力,而是核心部件的供应链能力。如果给一定的交期应该没有问题,现在市场的交期是4-7个月的时间,如果有这么长的交期,规模供应不是问题。而且这一轮扩产基本大家都下去了,无论是聚灿、兆驰和乾照机台都下去了,按照我们的合同履行问题不大。
(14)问:下游封装厂方在乾照占比情况?还有下游的产品应用目标的显示用和照明用分配?
答:蓝绿的客户下游主要都是上市公司为主,像国星、瑞丰这些上市公司,我觉得前面的上市公司占到蓝绿产能的60%-70%。第二,如果我们的红黄规模全部都上来以后,包括新扩的机台都上来以后,按照统计是世界最大的红黄芯片生产厂了。这个红黄芯片在显示RGB中间有天然优势的,因为RGB中间必须有一块红色芯片,我觉得我们的新增产能中会大量考虑对显示芯片,就是RGB模组的配合,剩下一部分也有白光的配合,现在具体比例还没有出来。因为我们有红光优势,我们RGB会充分考虑,多配合一些。
附件清单(如有) 无
日期 2018年3月1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