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明明:预计央行今明两年再进行2到3次降准 明明 2018-05-02 08:
鱼跃龙门1413
2018-05-02 08:35:05
  • 点赞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中信明明:预计央行今明两年再进行2到3次降准
明明
2018-05-02 08:24
字数4067
阅读11分钟
摘要:中信明明认为,降准可以满足长期性流动性需求,长期来看,在中国金融改革的需求下降准仍有一定空间。置换MLF将是本轮降准的一大特色,预计央行在2018和2019年将再进行2到3次降准。
本文作者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原文标题“关于降准的三个关键问题为何降?下一次什么时候降?还能降几次?”。
4月17日,央行宣布下调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提出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并给出估算数据:操作当日偿还MLF约9000亿元,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大部分增量资金释放给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距上一轮最后一次降准两年后,央行再次开启降准窗口,本轮降准的特点将会是什么?降准置换MLF的操作是否还会持续? MLF可置换的空间还有多少?本轮降准还会进行几次?对此,我们进行如下分析:
降准置换MLF的操作是否还会持续?
4月17日央行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距上一轮降准两年后再次开启降准窗口,对于引发本次降准的原因除了短期内对冲贸易战影响,我们认为更主要的是深化金融和实体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同时维稳经济,具体来看:
稳固流动性环境,推进利率市场化、深化金融去杠杆。从总量上来看,对金融机构降准利于稳定当前的流动性水平,我国目前金融去杠杆进程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的时期,即通过较紧的货币政策控制加杠杆行为向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去杠杆转换,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产生加杠杆行为的金融环境进行变革,而引发金融加杠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的不同,所以需要推进利率市场化逐步实现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的统一,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去杠杆,这个过程需要稳定的金融环境予以支撑。
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化结构性去杠杆。从结构来看,当前我国小微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部分传统非金融部分企业杠杆率仍然较高,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这就需要我国实体去杠杆的重心转向结构方面。央行通过定向降准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价格方面,降准增加了长资金的供应,同时对MLF的置换减少了银行付息成本,降低了银行资金成本,进而减少企业融资成本。数量方面,央行要求相关金融机构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此次释放的4000亿元增量资金,将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的背后,是去杠杆进程的深化。
综合以上原因,我们认为本次降准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从长期来看我国金融改革需求下降准仍有一定空间。另一方面,2015年公开市场操作常规化以来,MLF逐渐成为金融机构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并对利率具有较显著的引导作用,而MLF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主要通过基础货币向市场提供资金而不影响货币乘数,对长期的市场流动性影响力度有限,因此,我们认为置换MLF将是本轮降准的一大特色,并预计这种形式还会持续。
MLF可置换的空间还有多少?
2007年以来人民银行流动性管理操作框架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1)2007年到2011年结构性流动性盈余操作框架下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外汇占款增长较快造成流动性被动投放,人民以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回笼资金为主要操作;(2)2012年到2014年结构性流动性盈余和短缺操作框架的过渡阶段,主要为外汇占款增长受阻,被动的流动性供给不足,人民银行采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配合公开市场回笼资金的操作进行流动性管理,降低流动性需求和减少流动性供给并存;(3)2015年至今,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操作框架下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人民银行保持稳定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以公开市场操作为流动性供给的主要渠道,同时外汇占款的持续减少对冲了人民银行的流动性供给。
我国目前流动性缺口仍较大,上一次降准开启的水平或可成为本轮流动性缺口的目标。我们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流动性的缺口进行了估算,其中,流动性供给主要包括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反映在法定准备金变化中)、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央行票据、正回购、逆回购、买入/卖出债券、MLF、SLO、PSL、SLF),流动性需求主要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通过对累计流动性缺口的测算,我们可以发现其变化的特征与央行流动性操作框架变迁的三个时期相吻合。就2015年之后(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操作框架时期)来看,流动性缺口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期间有3个时点的缺口水平相对较低,分别为2015年初、2016年初和2016年底至2017年初,2015年初是央行上一轮降准开启的时点,当时主要维持经济的稳定,持续了1年的降准,在前半段降准节奏较快的情况下,流动性缺口的收窄也较快,后续由于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张银行流动性需求扩大,叠加降准节奏放缓,流动性缺口逐渐扩大。然而2015年央行MLF货币政策调节工具刚创立不久,一年期MLF还未设立,以此来横向对比难以确定MLF的最优规模,而2015年初和2016年底两次流动性缺口水平较一致,即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期间,当时去杠杆的目标已较为明确,但央行货币政策方面还没有达到后期紧平衡的状态,叠加当时在稳定债市的推动下流动性都放量较多,使得当时流动性缺口达到了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本轮降准置换MLF或可以2016年底和2017年初的3万亿至4万亿MLF余额为最优规模,在3万亿至4万亿区间内。
降准还将进行几次?
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操作框架下,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具有满足长期性流动性需求的特征。在目前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操作框架下,人民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增强,“削峰填谷”熨平流动性的临时性波动;同时,不断创新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使得流动性管理更加精准、灵活、有效。但是在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需求(以法定准备金需求为主)不断增长,而公开市场操作的短期、快速、小规模的特征只能实现流动性的短期供给,造成了流动性缺口的逐步扩大;同时,由于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对象主要为大型金融机构,在流动性短缺的框架下还会造成流动性分布不均衡。在人民银行目前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只有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具有满足长期流动性需求的特征,因此当流动性缺口较大时,人民银行将采取降准的措施以满足银行体系的长期性需求。
结合降准次数、金融环境和基本面情况把握降准时机。先结合MLF需要达到的最优规模和每次置换量对降准次数进行一个大概计算,考虑MLF分别需要达到3万亿、3.5万亿和4万亿三种最优规模,每次置换量考虑0.5万亿和1万亿两种情况,则央行降准的次数将大概率为2到3次。实际上,降准措施的推出还需要结合当前经济和金融的基本面情况,在不同目标和背景下,央行对流动性缺口大小的容忍程度和降准节奏也有差异。2008年以来,央行降准大约有三个窗口期,一是2008年底,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和楼市、股市泡沫,流动性缺口不断扩大后的回调,因此当时对流动性缺口的容忍程度较大,在2008年5月至9月连续5个月流动性缺口达到2万亿以上后,央行分别在10月和12月进行了两次降准。二是2011年底至2012年初,“热钱”的快速集中流出是降准的一大诱发因素,外汇占款增长受阻,被动的流动性供给不足对当时产生了较明显的冲击,央行采取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维稳流动性水平。三是2015年至2016年初,降准以维稳经济为主,流动性缺口的容忍程度并不会特别大,因此当流动性缺口出现1.5万亿的峰值后,人民银行采取了降准的措施。此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去杠杆不断深化推进的背景下,央行对流动性缺口的容忍程度也有所提高,直至2018年3月维持不变。此次央行降准在去杠杆和金融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开启,一方面,当前流动性缺口高位已持续较长时间,金融去杠杆和实体去杠杆进入第二阶段都需要总量环境边际改善为结构性优化予以空间;另一方面,去杠杆目标还未完全实现,金融加杠杆的回升或将掣肘降准的节奏,近一年内流动性缺口维持在3万亿上下,目标缺口或在1万亿左右。结合此前我们计算过的去杠杆完成时间约在2019年至2020年,而降准的时间往往先于改革目标的完成时间,预计在2018和2019年将再进行2到3次降准,重点关注的时间点为流动性缺口维持同一中枢水平5个月以上和加息前后。
债市策略
我们认为,置换MLF或将成为本轮降准的常态,从总量和结构来看符合当前金融和实体去杠杆的进程。通过对2007年以来流动性缺口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流动性缺口较大,其他不确定的负面冲击对金融体系造成的影响可能会被放大,收窄流动性缺口有助于维稳金融环境以推进当前金融改革,本轮降准置换MLF或可以2016年底和2017年初的3万亿至4万亿MLF余额为最优规模。在当前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操作框架下,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具有满足长期流动性需求的特征,我们认为央行还将进行2到3次降准,重点关注的时间点为流动性缺口维持同一中枢水平5个月以上和加息前后。短期来看,当前债市或主要收到资管新规落地的影响,而本次正式稿相较五个月前的征求意见稿存在着明显的宽松迹象,我们认为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回落至3.4%—3.6%区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