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一年全球100多城市来考察 明年将有20城市建云轨 12月9日比亚迪云轨 诞
凰飞鸿37892
2017-12-09 06:27:25
  • 点赞
  • 12
  •   ♥  收藏
  • A
    分享到:
诞生一年全球100多城市来考察 明年将有20城市建云轨
12月9日比亚迪云轨
诞生一年全球100多城市来考察 明年将至少有20城市动工建云轨。包括2个国外的城市。
9月初,我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座式单轨——比亚迪云轨在宁夏银川正式通车。引起全球一片嘱目。国内外很多城市都到银川进一步实地考察效果。银川云轨已经在全球发酵!
相比地铁,云轨在造价成本、建设周期、操作管理等方面,对中小城市更具吸引力。
自2016年10月比亚迪宣布推出云轨之后,短短一年时间,这款深圳企研发的高科技新能源轨道交通产品已接受了全球100多个城市的调研,与银川、桂林、汕头、广安、蚌埠等近20个城市达成合作。走出国门落地菲律宾之后又签约埃及。明年,预计建设云轨的城市将增至少20个。今天年底前后将有六条云轨建设成第一阶段路程。
关于云轨,5年投入50亿元研发的事迹已经屡见报端。比亚迪云轨研发机构轻轨交通研究院院长任林告诉记者,其实研发此类轨道交通工具的想法早在10年前就已经有了——比亚迪当时专注于研发新能源汽车,考虑到未来城市拥堵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开始有了研发新能源轨道交通工具的想法,并建立了实验轨道。
10年前就有做云轨的想法
在比亚迪深圳总部的研发中心六角大楼前,摆放着各类款式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其自主研发的跨座式单轨产品云轨,则骑跨在半空中的高架轨道上——外形颇像高铁子弹头,但体积要小得多,编组不长。云轨启动后,可以缓缓爬坡,也可以徐徐拐弯,显得轻盈矫健。

而在比亚迪总部所在的坪山区,一条云轨旅游示范线已正式动工,并将于2018年6月30日完成工程建设。示范线全长16.7公里,设站14座,项目总投资约41.75亿元。一期全部采用高架敷设方式,北起坪山高铁站,经坪山区政府,止于比亚迪路,设停车场一座。
在新能源汽车不断开拓疆域时,比亚迪将触角伸向轨道交通领域,2016年10月突然宣布进军轨道交通领域,推出云轨。
云轨研究团队一直神秘低调,从事研发5年,前后投资50亿元。这么大的项目,此前项目之外的员工和外界皆不知悉。
10月19日,任林向记者介绍,云轨研发时间是5年,但比亚迪其实早在10多年前布局新能源汽车时,就想过要打造云轨的雏形——一款解决交通问题的高科技新能源产品。
“在10年前修坪山总部时,比亚迪就有了这个想法,所以我们在修车厂旁边建了一条实验轨道。”任林称,彼时,王传福(比亚迪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意识到,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必然会面临道路不足、大气污染和石油紧缺等问题,因而想到要打造一款解决中小城市拥堵的新能源交通工具。
这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与机动车辆快速积聚,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扩大至二三线城市。《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随着二三线城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导致道路拥堵问题凸显,并出现“一线城市饱和,二三线城市赶超”的现象。
“我们考虑了两年多,比较了地铁、磁悬浮、有轨电车等,从景观、周围环境、造价成本等综合而言,最后看到做单轨最合适。”任林表示,比亚迪云轨从想法到选择车型,都是根据市场现状决定的。
公司内部挖潜完成自主研发

在研究技术时,比亚迪注意厚积薄发。“三电技术”发展为比亚迪的看家本领,加上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多年积淀的成熟经验,使得云轨车辆的研发条件得天独厚。不过,云轨还包含轨道、信号控制、车站等多项高科技技术,其中有许多领域比亚迪未曾涉足。比亚迪云轨研发过程中如何实现掌握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王传福介绍,云轨其实是电动汽车的延伸,可以充分应用到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人才、技术、电池优势转入到轨道类行业,具备先天的优势,研发周期更短。
任林回忆,比亚迪云轨先后经历了底层技术和表层技术等阶段。研发工程师会与行业专家多“聊天”请教,虽然专家会有固有思维,但通过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来为其所用。在研究关键技术时,比如车辆牵引驱动、车体、轻量化等技术,都会先做样本做好底层研究,再做应用型产品,推出云轨试验线,试验检验通过后再才向市场推广。
“云轨研发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很难,更多是自己做实验、查文献。”任林介绍,比亚迪通过内部挖潜“拽人”投入云轨研发。公司有2万多名研发工程师,他们“拽”了很多自己的工程师来做研发。算下来,云轨5年研发主力有200多人,却有上千名工程师参与,老中青都有,可谓规模庞大。
王传福也表示云轨与之前产品有传承关系。云轨并非空中楼阁,很多新技术植根于比亚迪产品此前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这些工程师是最重要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比亚迪此前在电池续航、轻量化等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积累,这很快可以转化到云轨的相关技术上。”任林介绍。
在此基础上,比亚迪掌握了跨座式单轨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成为国内100%拥有跨座式单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家企业,先后攻克了轨道驱动、转向架、轨道梁、道岔等技术壁垒,并首创了能量回馈系统——轨道运行时,电力损耗更少,用电效率更高。
国内将有6家企业逐鹿单轨市场
记者采访时遇到一名非洲商人正在考察比亚迪云轨和电动车,通过其简单介绍了解到,目前新能源工具在非洲也有广大市场,他希望将比亚迪的电动车和云轨引入北非地区的拥堵城市。
9月1日,比亚迪的银川云轨线路正式通车运营,这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项里程碑。该项目创下两个“第一”: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座式单轨建成通车,以及比亚迪全球第一个投入的商业运营云轨项目。
在此前的8月22日,比亚迪还与菲律宾伊洛伊洛市签署协议,计划于2019年建成20多公里的云轨,标志着中国跨座式单轨技术首次输出国门。
菲律宾伊洛伊洛市长Jed先生介绍,经过反复评估,他们认为比亚迪的云轨是治理该市拥堵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地形适应性强、建设周期短、建设成本也非常低。
“我们多年摸索的经验是,追求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而不是以行业权威为路径。”任林称,比亚迪坚持走市场之路,在中小运力的轨道交通领域,云轨产品定位精准,优势明显。而这样的优势,首先就是来自于比亚迪产品技术本身。未来,比亚迪云轨团队将进一步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准确研判社会发展需求,勤恳钻研行业前沿科技。
比亚迪从汽车行业转到轨道行业后,对产品安全的认知程度完全不一样了。汽车行程约在30万—50万公里,云轨要增加10倍。汽车属于大规模生产,而轨道交通行业属于小批高质量生产。任林介绍,目前而言,比亚迪云轨客户以政府为主,“未来云轨自然会走到合适的市场价值体系,我们对之前50亿元的高研发成本投入并不担心。”
记者发现,今年开始,单轨市场竞争加剧。据9月8日召开的国际单轨协会2017年年会透露的信息,有两家中车下属公司均已启动单轨技术研发,进军单轨市场。目前已有4家国内企业拥有单轨技术,未来逐鹿单轨市场的企业将达6家。
市场竞争者越来越多,任林认为是好事。“跨座式单轨的厂家多了,产业才能做大。就像吃饭点菜,在交通工具中,单轨也是一道菜系——我们一般会去餐馆多的街,而在这种街上会选门前排队人多的店。”
比亚迪日前向媒体介绍,截至目前,比亚迪云轨项目已获全球100多个城市客户来访与参观,并与广东汕头、安徽蚌埠、四川广安等多个城市达成合作,订单总额超过100亿元。据悉,明年云轨订单可达300亿元,建设云轨的城市将增至少20个。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