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记者段伟朵张克瑶文马腾飞摄影】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首次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新能源、智能化浪潮来袭,中国汽车产业的区域格局,在换道超车的过程中重新洗牌。当一些传统汽车工业地区转型不及时、发展迟滞式微的同时,一些地区抢抓机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快崛起。
比如,河南。
2023年,河南省将新能源汽车纳入重点培育的“7+28+N”产业链群,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今年1月—8月,全省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销分别完成32.8万辆和32.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2.2%和171.7%,正在为河南经济释放发展红利。
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为何能成为拉动我省工业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河南还面临哪些挑战?近日,大河财立方记者多方走访调研,并展望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下半场”。
实地探访,河南力量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0.5%。
时间再往前一个月,我国汽车市场在今年7月份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大关,达到51.1%,这标志着我国汽车市场正式进入新能源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
在迈向这个时代的进程中,有多少“河南力量”?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比亚迪生产基地进行探访。
走进厂区,扑面而来的是一派繁忙又有序的工作场景——今年8月份,郑州比亚迪启动了大规模招聘,上万用工需求的背后,是市场对产量的呼唤。
“比亚迪在郑州园区做了全产业链的布局。”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整车制造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之外,还陆续布局了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电源、动力总成、空调、转向器、饰件、车灯、车架、座椅等关键零部件工厂以及行业领先的比亚迪刀片电池动力电池园区和新材料园区。
该负责人介绍,比亚迪郑州园区全面实现了智能制造。比如在焊装车间,累计投入近2500台焊接机器人,生产线自动化率高达98%以上。
“目前,园区实现不到1分钟下线一台新能源乘用车整车,3秒下线一支动力电池电芯。”该负责人表示,郑州基地的生产为提升比亚迪整体产能、保障交付作出了贡献。
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超过302万辆,继续保持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成绩。其中,郑州比亚迪2023年生产整车超20万辆,2024年或将实现整车产量翻倍式增长。
如果说,比亚迪郑州园区是制造新能源乘用车的世界,宇通园区则是生产新能源商用车的王国。
走进宇通客车试车场,两辆新能源客车正在进行交付前的最后测试。宇通集团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李高鹏介绍,每一辆车只有通过高环、高速、涉水、爬坡等六大项测试后,才能顺利出厂。
这里生产的新能源商用车,不仅奔跑在河南大地乃至中国大地上,还奔跑在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吐鲁番地表70℃极热挑战、东北地区-30℃极寒挑战、“电动客车行驶的最高海拔”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次充电,跨粤千里”续航挑战、山地性能挑战……近年来,宇通深耕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新能源商用车频频出圈的背后,不是为了单纯炫技,而是针对新能源商用车产业的各项痛点、难点,通过不断地钻研、试错、创新,给出精准的解题答案。
是向极高、极热、极寒的自然环境挑战,也是宇通不断寻求突破的自我挑战。河南本土品牌宇通,已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客车研发和生产基地,新能源客车销量多年蝉联全球第一。
换道领跑,河南速度
比亚迪、宇通,是时代发展的缩影。
汽车产业链长、社会涉及面广、全球化程度高,实现了工业化的大国往往也是汽车工业大国,完成了工业化的强国往往也是汽车强国。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上汽集团时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为我国汽车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谋划了路径。
自2015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连续9年产销规模居全球第一位。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黄金时间里,河南抓住了机遇!
龙头带动,新能源整车产业带悄然隆起——
2021年9月9日,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日子。这天,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后,37天内实现项目开工,17个月顺利投产,创造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河南速度。
“当时就是一个字:干!”郑州航空港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岗李乡党委书记张宏亮说,多方紧密协同,推动项目的快建设、早投产,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一子落,满盘活。
在比亚迪的龙头带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航空港区快速发展。
“我们规划建设31.4平方公里郑州航空港汽车城,在40公里至50公里范围内,集聚了十余家知名车企、百余家零部件企业,覆盖全省90%以上品类车型及门类产品,整车产能超200万辆。去年,全区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比重超过75%。”郑州航空港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挥部副指挥长翟同立介绍。
穿珠成链——
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片蓬勃产业。类似的发展模式,在河南多地快速落地。
在中牟县,在郑州日产带动下,汽车产业已成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截至2023年年底,中牟12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汽车及零部件规上企业达41家。
在开封市,开封奇瑞打造了集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于一体的整车制造基地,具备年产30万台整车制造能力。开封基本形成龙头引领、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集群发展的汽车及零部件全产业链,正朝着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目标前行。
在郑州经开区,今年8月29日,上汽郑州基地第200万辆整车下线。该基地整车产能超过60万台,发动机产能60万台,是上汽集团乘用车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随着产能爬坡顺利推进,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年底建成投产,预计2025年年产值达到100亿元规模。”上汽郑州基地党委书记、总经理丁波表示。
聚链成群——
产业的快速集聚,引来更多头部企业重仓河南。
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制造商福耀玻璃布局郑州;
动力电池系统装机量全球第一的宁德时代投资140亿元在洛阳建设中州时代项目一期,并于9月9日官宣投建年产60GWh中州时代项目二期;
中国商用车行业领军企业一汽解放在郑州开建新能源商用车基地,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能10万辆商用车、年产值300亿元;
富士康继续在河南加码新事业,力争在郑州航空港建设富士康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核心生产基地……
河南本土自主品牌也加入百舸争流。
近日,宇通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已是其第四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今年前8个月宇通客车累计销售2.76万辆,同比增长21.36%。
海马EX00(智行盒子)首批试制车去年底在郑州下线,首批交付车正抓紧生产中……
集群成势——
随着行业龙头纷纷“落子”,河南本土品牌不断发力,郑州航空港区、郑州经开区、中牟县、开封等地连片发展,一条新能源整车产业带已在中原大地悄然隆起。
截至2023年末,河南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600余家,基本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车、配套设备、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为吸引车企入豫的关键因素之一。
河南省汽车行业协会提供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全省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销数据,已超越去年全年。
体系重构,关键零部件产业链蔚然起势——
如果说,郑州凭借整车制造优势成为河南汽车产业版图上当之无愧的“扛鼎之城”,那么,分布在河南多地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则宛若璀璨的明珠,助力河南乃至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更加熠熠生辉。
“隐形冠军”,深耕行业。
一个汽车龙头企业带动的产值动辄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大批零部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原大地上涌现,培育出中原内配等十余家汽车零部件“隐形冠军”企业。
在焦作孟州,中原内配主营产品气缸套产销量位居行业前列;
在许昌,远东传动是国内非等速传动轴生产龙头企业,是行业标准的制订者之一;
在南阳西峡,飞龙股份生产的汽车水泵、涡轮增压器壳体先后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在鹤壁,天海集团已发展成为汽车电子电器行业引领者……
勇于创新,弯道超车。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构了汽车供应链体系,以发动机、变速箱为代表的内燃机动力系统,变成了以电池、电机、电控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传统零部件体系遭遇解构重塑,新兴关键零部件技术壁垒仍在形成过程中,关键零部件企业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
作为新能源电池所需的关键材料,六氟磷酸锂曾长期被日本垄断。国内率先破局的企业是位于河南焦作的多氟多。
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回忆,公司曾去拜访日本厂家寻求合作,但对方既不接受参观学习,也不出卖生产技术。他决定,自己搞!
2006年,多氟多开始研发六氟磷酸锂。2012年,多氟多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千吨级晶体六氟磷酸锂的生产企业。截至目前,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锂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并向下游延伸,具备新能源电池的生产能力。
链式发展,双向赋能。
聚焦关键零部件,河南多地积极探索。在焦作、新乡、驻马店,奋力做强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成为共识;在许昌、南阳,电机电控产业持续培育中;在鹤壁,汽车电子高端化发展有序推动;在安阳、商丘,新能源载货车规模逐步扩大。
河南省汽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金保介绍,受限于商用车市场的整体规模,此前全省零部件产值要高于整车。而乘用车企业的到来,让河南不仅提升了整车产值,也丰富了零部件产品结构。
积厚成势,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效力渐现——
抢滩布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为河南经济释放发展红利。
河南省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全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增长20.8%,比上月提高15.0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13.4%,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54.9%。
产销两旺,拉动我省外贸逆势上扬。郑州海关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全省外贸进出口660.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5%,已连续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创年内月度新高。汽车、铝材、白银和家具出口快速增长是前8个月我省外贸出口主要亮点,出口合计增加106.6亿元,拉升全省外贸出口增速3.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汽车201亿元,增长21%。
一系列数据有了一个共同指向——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拉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
今年上半年,根据各省份公布的经济“半年报”,河南GDP重回全国第五。上半年,我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显著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成为重回第五的重要动力。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28.8个百分点,为拉动二产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快速崛起,河南优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快速成长为河南新的经济增长极。河南,何以破局?有何优势?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与发展,是全省上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必然结果。
看政策,政府强力主导——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奋力跑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2021年,我省规划成立了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2022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3年,我省将新能源汽车纳入重点培育的“7+28+N”产业链群,由省长王凯担任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链长;出台《河南省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奋力建设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今年以来,全省推动“7+28+N”产业链群规模持续壮大。紧盯建设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目标,汇聚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力量,深入落实产业链方案+图谱+清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取得新成效。
看动能,创新驱动发展——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河南全国重点实验室达1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172家,省实验室20家,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河南发展的第一动力。
新能源汽车方面,河南在智能网联客车、紧急制动系统、信息安全、图像智能识别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宇通客车高端电动客车技术平台、科隆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等获得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专项支持,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实现突破。推动筹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优化重组省智能电动车辆技术重点实验室。郑州城市群作为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五大城市群之一正在积极建设之中。
看生态,产业快速集聚——
近年来,我省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补链延链,着力在关键环节、空白领域、短板链条上培育、引入带动力强的企业。
从产业结构看,全省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本形成,客车、SUV、MPV,在货车、轿车、专用汽车、微型客车等多品种系列化的开发和生产制造体系,新能源的客车、皮卡、载货车等产业优势明显。
看交通,区位优势凸显——
当前,河南已实现了从传统交通要道向现代化交通枢纽的转变,空港、陆港、公路港、水港、口岸衔接融合的多式联运大格局加快形成,社会物流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河南新能源汽车“出海”,有了新通道。今年6月30日,郑州国际陆港正式启用、专用铁路正式通车。首趟列车装载260余台比亚迪商品车,从新建郑州国际陆港铁路作业场站驶出,经甘肃兰州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
“借助郑州国际陆港的物流便利优势,更多‘河南造’的比亚迪汽车走向世界。”比亚迪河南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专用铁路与郑州比亚迪形成高效产业联动,对打造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体系,促进商品汽车物流要素聚集和内外贸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看要素,人力资源丰富——
河南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河南坚持把人才引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制定实施人才引、育、用、留一揽子政策措施,三年来累计引进顶尖人才28人、领军人才369人、博士及博士后1.6万人,全省人才总量超过1410万人。
此外,河南不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程,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和评价取证,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用工旺季启动万人大招聘,提供灵活、便捷、高效的用人市场。
强邻环伺,如何突围?
河南速度,有目共睹。然而,调研中记者了解到,河南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不少挑战。
增量有领先,但总量占比不高。
“今年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首次过半。这也意味着未来市场的增长,将进入到相对稳健的阶段。”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新能源乘用车企业之间、地区之间,都在赛跑。
2023年,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31.3万辆,但在全国的“大盘”中占比不算高。环顾河南周边省份,陕西、安徽、江苏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105.2万辆、86.8万辆、104.7万辆;河南南北两侧的湖北、河北,产量分别为38.8万辆、12.6万辆。
不过,河南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逐月攀升,前期培育的产能正不断释放。
人力有优势,但高端人才缺口大。
人力资源优势吸引车企逐鹿中原,然而,高端人才欠缺依然是发展“短板”。
“我们在土地供应、交通运输等方面拥有一定优势,但行业的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等城市,对于一些新势力整车企业的吸引力还不够充分。”采访中,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一名负责人表示,形成大规模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尚需时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有待进一步释放。
“企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是市场,关键为人才,核心在技术。”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永红告诉记者,河南本地缺乏高端的科研人员,导致企业无法就近获得技术支持,创新成本较高。“公司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技术创新投入资金过大。”
此外,河南本土零部件企业星罗棋布,遍布在新乡、焦作、南阳、鹤壁等地,而且鉴于自身所处的产业链环节、区域位置,企业需要应对的挑战各有不同。
科研有布局,但核心技术欠缺。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虽然宇通等车企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取得了一些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但河南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科研实力亟待提升,驱动电机与电控、智能网联、汽车芯片等关键领域技术产品核心技术尚需攻关。
此外,河南先后引进了海马、奇瑞、上汽、比亚迪、一汽等乘用车企业,但各大车企在河南的布局以生产基地为主,研发中心、供应链管理等核心部门,大多设立在总部或者一线城市。
产业有规模,但亟待延链补链强链。
“对标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建设目标,我们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存在配套不足的情况。”采访中,郑州市工信部门一名负责人表示,经过这两年的快速发展,郑州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布局了上汽和东风日产发动机、比克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但在变速器、汽车电子、底盘,以及动力电池、电机、氢燃料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和基础材料领域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此外,如何进入全国头部整车企业供应链,是河南本土零部件企业最迫切的需求。“供应链管理在总部是整车企业的普遍特征,作为地方企业,我们在对接过程中显得相对弱势。”有零部件企业负责人表示,我省零部件产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如何在省域范围内做好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进而实现抱团发展,至关重要。
展望“下半场”
危中有机、危可转机。
如果说,电动化是汽车产业换道竞赛的“上半场”,智能化则代表了汽车产业换道竞赛的“下半场”。可以预见的是,“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将进入以智能化、网联化为核心的新阶段。
如何在汽车产业“下半场”中下好先手棋,河南已有战略规划。
按照《河南省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我省要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机遇,以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为主线,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实施重大项目、突破核心技术、完善配套体系,加快推广应用,构建产业生态,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年产量超过200万辆、产量规模进入全国前三位。
强科研,筑牢产业之基。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近年来,河南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正在依靠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
基础研究方面,发挥嵩山实验室、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在信息安全、锂电池、氢能等领域技术优势,加强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产业研究方面,河南先后挂牌河南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器产业研究院、河南省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院等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省产业研究院,正在组建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旨在破解科研成果走不出高校、出不了实验室难题的重要途径,搭建起科技与产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的桥梁,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省委党校(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业经济研究部主任杨文才表示,郑州正在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省内各地和郑州的交通越来越方便,地处非省会城市的企业可以在郑州设立研发中心,吸引郑州的人才流、资金流。
“随着河南高校数量跃居全国第一,知名高校纷纷进入河南设立研究院,以及连年开展招才引智活动等行动,河南的人才力量有望进一步加强。”杨文才说。
抢机遇,号准发展之脉。
当前,汽车产业正在迎来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等“新四化”,这四大趋势彼此融合,使得汽车价值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国家于2023年启动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试点工作,郑州入选首批试点,为我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重大机遇。下一步,河南要推动骨干企业整合产业链优势,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三电”、智能网联等关键技术攻关,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不断提升我省新能源汽车“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
“当工业4.0到来,信息化、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使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也是百年一遇的发展机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河南,正在抓住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已驶入全面加速的“快车道”。
争出海,扩展市场份额。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而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已成为河南外贸的一大亮点。
杨文才表示,下一步,河南要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出口,支持更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准确把握电动化、低碳化、智能化的底层逻辑,乘胜而上,为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发展贡献更多的河南力量。
短评
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河南新的经济增长极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万亿级产业集群则是拉动工业发展的“主动脉”。
近年来,河南战略布局、重点发展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用好“先手棋”,下好“主动棋”,布下“长效棋”,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实干为要,跑出了一条战略转型的产业发展之路,新能源汽车2025年产量超200万辆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需要看到的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河南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具体成效,是抢跑新赛道、再造新优势的迫切要求,是培育新产业、打造新生态的抢滩布局,也是抓住新旧动能转换历史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
我们也要看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河南依然任重道远,面临挑战,需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同步发力,躬身入局、蹄疾步稳,直面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发展中实现换道领跑。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成为河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扛稳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河南,正奋力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