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一帖,嘻嘻嘻 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建议 原创 2018-03-
荧光点点
2018-03-21 22:55:17
  • 点赞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再发一帖,嘻嘻嘻
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建议
原创 2018-03-16 彬彬 新展望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新展望”


 
国际航运中心是以优质的港口设施、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关键的地缘区位为基础条件,以高度健全的航运服务功能和高度聚集的各类航运资源为核心驱动,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航运资源的重要港口城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走过20余载历程,其在基础设施与港口吞吐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2017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上海港已超越鹿特丹港成为继新加坡、伦敦、香港、汉堡之后第五大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要加强长江下游及杭州湾地区港口的分工合作,提升国际枢纽功能,成为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国际航运中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标世界公认的一流航运门户枢纽城市,上海必须重点聚焦于加快建设高端航运要素市场、发展增值性现代航运服务业这一核心要务,突破重投资、重硬件、重箱量、后继乏力的发展模式,以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为契机,积极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下游和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加快推进长三角航运一体化进程,唯此才能在国际航运市场过剩疲软与国内航运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中突破重围。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的新进展
2016年8月,《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创新措施和管理探索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亦是一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框架性法规,以法律方式确定了上海航运中心的内涵与范畴,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总体目标、建设推进机制、发展扶持政策、航运创新措施、航运科技创新、航运运营环境、营商环境等进行了规范,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法治领航的新阶段。
截至2017年11月,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8891.8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3%;集装箱吞吐量达3687.59万TEU,同比增长8.3%,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持续成长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试水全自动化码头、完善航运高端服务产业链、加强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等一系列迈向“深蓝”的新举措,吸引了世界目光的关注。


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对标全球一线航运中心,上海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规模相对不足,以及先进航运要素市场的齐备性、集聚与辐射效应相对有限,成为制约上海航运中心功能提升、全球一流航运枢纽地位确立的核心短板。

1、高端航运服务产业链不够成熟,软硬实力尚不均衡
上海的航运价格话语权和资源配置权与国际一流航运中心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上海始终不遗余力地推进港口硬件设施建设,目前无论是港口规模、码头设施、装卸效率,还是航班、航线密度等均已堪称世界一流,但以“数量制胜”的传统观念仍未转变,航运软环境的差距依然明显。以伦敦港为例,其集装箱吞吐量虽远低于上海港,但并未影响老牌航运中心的地位,究其原因是伦敦港集聚了全球20%的船级管理机构、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规模、20%的航运保险总额以及1750多家从事航运事务的办事处,其中仅处理海事问题就带来300亿英镑的年收入。
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不足。囿于产品同质与种类单一、专业中介和咨询机构集聚度不高、国内市场需求较低、风险转移与分摊措施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财税政策性支持力度较低等,上海的航运保险、航运交易、船舶租赁金融、航运法务等高附加值航运服务业发展相对滞缓,围绕航运要素市场打造航运服务产业链,“软硬兼施”实现均衡发展的推进力度尚显不足。

2、上海与邻近省市的跨区域航运合作体制机制亟待突破
目前国内规模不等的港口数量众多,其中以上海港为代表的长三角港口群就多达数十个左右,诸如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南通港、连云港港、南京港等。在长三角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长期并存的大背景下,基于区位优势、港口资源优势以及综合经济实力的支撑,南北两翼各沿海与沿江港口城市在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服务的旗帜下,加快港口建设速度,并积极培育各自的比较竞争优势。但由于缺少统一的布局规划,此轮“港口建设热”并未推动形成各港口间合作分工的基本构架,更多的是自成体系、各自为战,港口重复建设和港口功能趋于同质化,浪费了有限的深水岸线资源。
在洋山深水港开港运营之际,江浙两地亦在深入实施港口一体化战略,从而使得沪苏浙三地港口竞争呈现加剧之势。如此竞争态势造成的结果是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和总体规划长期难以落地,各港口依然循惯性发展,区域功能分工和错位竞争不畅,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严重受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长三角港口群整体效能的发挥,影响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进程。


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国际经验表明,国际航运中心除了拥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和一流的港口设施之外,还需要拥有一个发达的国际航运市场、强大的腹地经济、国家或区域性进出口贸易的航运枢纽、完善的后方集疏运系统、紧密的区域合作体系以及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等。目前,上海已经具备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基础条件,至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应着力聚焦航运制度创新和航运供应链服务网络建设,促进长三角港口群的优化组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注重硬件建设向强调软件建设转变、由注重规模型向强调效益型转变、由注重自我发展向强调合作发展转变。具体建议如下:

1、打造航运服务产业链,建设高端航运服务及要素市场,提升航运服务全球话语权
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即将饱和的现实条件下,建议市发改委、市商务委、市交通委、上海航交所、港务集团等部门摒弃“以集装箱吞吐量来论地位”的固有思维,汲取成熟国际航运中心振兴高端航运服务业的有益经验,借助上海自由贸易港进一步参与国际航运资源配置的全球竞争。要更大程度深化航运服务业对外开放,提升吸引境外各类航运组织和功能性机构在沪集聚的信心和热情,深入推进高端航运服务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接轨国际航运政策,吸引高端航运服务要素聚集,打造一条完整的航运服务产业链,促进港口经济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同时,聚焦航运信息数据平台建设,以航运服务业大数据为突破口争取弯道超车。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突破传统航运中心城市对物质资源的垄断和分割,而这应当成为上海航运服务业寻求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突破点。

2、坚持区域合作和错位发展战略,紧紧依托长三角“两翼”的综合支撑,凸显国际枢纽港功能和服务功能,推动发挥长三角港口资源整体优势,加快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长江经济带规划、世界级城市群规划、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诸多战略向纵深推进,在长三角构筑“一体两翼”港口群的整体态势中,如何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发展质量为前提,积极有效地推进长三角港口群的区域分工合作,已成为沪苏浙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议题。
一是要落实“一港两翼”国家部署,深入推进实施“组合港”战略。建议市政府会同国家有关部委将宁波、舟山、杭州等周边良港纳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根据货物种类、货源、装卸效率、集疏运能力等进行专业化协同分工,发挥自身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把着力点更多地放到软件建设上,积极促进长三角各港口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形成功能分工体系,以敏锐的胆识和宽阔的胸怀处理好与长三角各港口之间集聚与分流的关系,促进港口升级和集约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相互依托的港口城市群;
二是要设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和协调机制,以及政府、企业等各个层面的联动合作机制。借助市场力量、企业推动,与江苏、浙江乃至整个长三角的码头和基础设施联动,在“组合港”下各港口间置换、调度资源和货量。同时,组建跨区域大型航运服务企业集团,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以资本运作为基础的“大港口、大物流、大产业”发展。

3、借力自由贸易港,重点发展航运金融业
上海自由贸易港“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集成”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模式,是一个集先进制造相关研发、高端组装与集拼、离岸贸易、转口贸易、离岸金融等功能体系。上海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不仅可以推动贸易的繁荣,还将带动船舶供应、航运金融、保险和海事法律等一大批现代服务业,尤其是航运金融业的发展。建议市金融办、市商务委、市发改委等部门以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吸引境内外各大银行总部、航运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入驻,推动航运离岸金融、融资租赁、保险与再保险、金融衍生品等交易市场发展,探索将“互联网+”与航运金融业务相结合,形成具有世界航运金融主导权的航运专业银行、融资租赁公司、船舶投资基金、航运保险中心、全球结算中心以及衍生品交易中心等。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