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氢能源市场 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跑马圈地”
格林美资讯
2022-01-15 06:22:33
  • 44
  • 44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黄琳 赵毅

  2022年伊始,氢能源概念股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异常火爆,行业上中下游吸引众多企业争相布局。在电池回收端,包括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002340.SZ,以下简称“格林美”)、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已开启氢能源电池板块业务。


  据格林美方面介绍,格林美在氢燃料电池的回收方面已开展业务。该司已成立了氢燃料电池材料研究中心,研发汽车用氢燃料电池催化剂材料,并与多个车企开展氢燃料汽车智能拆解、电堆拆解、提取铂等贵金属技术的研究。但目前,与业内同类企业一样,格林美氢燃料电池的回收业务量并不大。


  尽管国内外已有不少电池厂商、整车厂商等布局氢能源,但氢燃料电池、氢能源汽车等在产业链、成本、核心技术等多方面仍有诸多难点有待突破,依靠补贴支撑的氢能如何逐步实现商业化落地,仍需要多方联动探索前路。


  抢占先机


  随着“双碳”目标、绿色出行等热词成为汽车行业关注焦点,清洁能源愈发受到资本市场青睐,氢燃料电池处于爆发式发展前夜,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5个国家布局氢能源汽车产业。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当下,氢能源汽车大多采用燃料电池,其中氢燃料电池技术一大亟须解决的痛点在于催化剂。基于氢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当前商用氢能源汽车大多采用铂(Pt)催化剂能够较佳吸附氢气分子促成离解。而格林美氢燃料电池材料研究中心瞄准的正是铂族催化剂。


  2020年6月,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曾透露公司正在布局氢燃料电池催化剂,并建立了一条铂金属回收线,在此基础上研发铂的高端应用,完成了Pt/C催化剂2.5-3纳米晶粒尺寸控制。同年10月,格林美表示,公司已在位于湖北荆门的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成立了氢燃料电池材料研究中心,研发氢燃料电池关键催化剂材料。但格林美同时也回应投资者,氢能的产业化与商用化是2030年后的现实。


  长期以来,铂作为稀有金属,仅在全球少数区域开采且开采难度大,价格不菲,氢燃料电池所需的铂族催化剂大多依赖进口,国内不少企业看中这一潜在市场纷纷争相入局,但高成本等现实因素仍是这类企业面临的问题。


  记者就氢燃料电池布局等问题联系到格林美相关负责人,其表示:“格林美确实做了一些氢能源电池回收的工作,但是体量并不大,主要是与丰田有一些合作。”格林美表示,目前其研发的Pt/C催化剂与行业头部企业同系列产品性能相当。且公司已和车企开展氢燃料汽车智能拆解、电堆拆解、提取铂等贵金属技术的研究。2021年,公司开发的低成本铂钴催化剂材料活性和市场标样相当,铂催化剂销售超过1000万元,铂族催化剂回收盈利模式初步形成。


  但根据格林美2021年半年报,格林美对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相关研究的开发支出仅约837万元,占当期开发总支出的2.3%。而在氢燃料电池的回收过程中,铂碳催化剂的回收过程工艺相较更简单易操作,基于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现状,类似格林美等电池回收企业对氢燃料电池回收业务更多地仅处于“圈地”状态,以便占据该市场先入优势。


  价格飙升


  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业务仍以锂电池为主,但在近两年电池分解等业务领域,大多数的企业仍以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为主要回收对象。而格林美的主营业务即为废弃钴镍钨铜资源与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及钴钨粉体材料、电池材料、金银等稀贵金属、铜原料与塑木型材的生产、销售。


  回顾2020年,动力电池回收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但因疫情导致新能源产业链与硬质合金产业链受到影响,格林美当年年度财报中出现营收同比下降1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4%的情况。在2021年,格林美的主营业务回温,营收、归母净利润数据较上年有所上涨。


  与此同时,紧跟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拓展,格林美通过借贷方式获取发展资金。根据格林美2021三季度报,该司报告期内短期借款约57.82亿元,长期借款约34.41亿元,较期初增加277.59%,应付利息较期初增加241.21%。


  此外,格林美在2021年9月下旬还计划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 10 亿元的中期票据,同时,格林美还有意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株洲欧科亿数控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约25万股出售,以便获取未来发展所需资金。


  当前,动力电池回收价格不断飙升。公开数据显示,近期动力电池原材料钴的价格上涨至每吨49.8万元,碳酸锂价格上涨至每吨30万元。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2020 年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加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也将随之扩大。


  据格林美公告,2022年1月初,格林美下属子公司与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作为每年15万吨磷酸铁项目的投资经营主体。此前,格林美下属子公司还与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有关三元前驱体与四氧化三钴的合作协议,自协议签署之日至2023年12月31日,格林美下属子公司预计向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供应三元前驱体产品约为每年1.5万~3.5万吨,四氧化三钴产品约为每年0.5万~1.5万吨。


  能否“起飞”?


  在新能源汽车步入下半场发展之际,智能网联、氢能源等陆续成为业内新风口,但概念实现真正商业化运营仍有距离。


  截至发稿,A股、B股氢能源概念股票约142 只,其中广东地区的氢能源概念上市公司约有11家,包括格林美、金发科技、雄韬股份等。对于氢能源汽车的发展,《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将氢能产业链培育工程等列入未来五年发展的重点。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广东制氢规模约8万吨,氢燃料电池约500万千瓦,储能规模约200万千瓦。推进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园、广州开发区、佛山南海和高明区等氢燃料电池产业园建设,建立广深高温燃料电池及系统研发制造基地,建立广州、佛山、东莞、云浮氢能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惠州、茂名、东莞、湛江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


  但在目前,碍于氢能源汽车的技术、高成本等问题,包括现代汽车、奔驰汽车等整车厂对氢能源汽车的研发均出现暂缓情况,而搭载氢燃料电池大多应用在大型的运输车或商用车上,国内对氢能源乘用车仍处于初期阶段,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超过6500辆。


  在动力电池回收端,国内相关企业已有所突破,比如氢燃料电池电堆回收拆解后的石墨双极板可在清洗后支解后,直接回收使用或用于制造刹车片;气体扩散层物理破碎后,可直接用于保温材料填料。质子交换膜通过高温、高压转变呈树脂溶液,再生产膜可用于燃料电池或氯碱行业等。


  当前,氢能源汽车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待解决,包括氢能源汽车产销量如何支撑起万亿级市场、加氢站等设施建设、氢燃料电池技术成本等问题。提前进场布局的企业能否在新风口“起飞”,仍有待观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