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气”是治理雾霾必然要求 而天然气定价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
常态主升浪
2018-01-02 11:14:27
  • 点赞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煤改气”是治理雾霾必然要求 而天然气定价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

来源:中企网   发布时间:2018-01-02 08:32

  近日有关专家称,“煤改气”是治理雾霾必然要求,而天然气定价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保障天然气供应需拓宽供应渠道,这样才可以以尽早缓解当下用气紧张的局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煤改气”是治理雾霾必然要求 而天然气定价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

  “煤改气”是治理雾霾必然要求 而天然气定价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

  今后我国的天然气需求将会出现快速增长,但政府在推动天然气需求的同时,还需关注保障供给。

  进入冬季以来,北方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天然气短缺。多地甚至出现了居民采暖用天然气断气的现象。

  缺气是多方面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中国近些年为了解决北方冬季雾霾问题,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速度,大力推行居民和工业部门的“煤改气”。但天然气供应能力增长相对滞后,这是造成天然气短缺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天然气定价机制失调,市场化改革滞后,是导致供应短缺的深层原因。

  “煤改气”是治理雾霾必然要求

  推行“煤改气”的主要立足点是减少环境污染。经济的增长离不开能源的支持,但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也会带来污染、碳排放等环境问题。特别是我国煤炭占据了能源消费绝对的主导地位。

  2016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约为62%。而中国的电力结构中,火电占比更是高达73%。从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在达到能源消费峰值以前,一次能源的需求与经济增长有着很强的同步性,这将给能源结构的调整带来很大的挑战:原油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很难再提升比重。而水电受到资源禀赋的制约,增长空间十分有限。可再生能源占比太小,很难满足一次能源的增长需求。

  因此,要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在中短期内最有效的选择就是用天然气进行替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推进“煤改气”是实现雾霾治理、清洁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因此,“煤改气”的大方向是对的,目前天然气的短缺则是我们当前必须克服的难题。

  天然气定价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

  由于在推行“煤改气”的过程中,在需求侧通过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强势替代,造成了短期内天然气的需求大量增长。而供给侧的供应增长相对滞后,管网基础设施与供应来源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就导致了短期内的供应短缺。

  中国的资源禀赋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自身天然气供应能源不足。短期内需求的大量增加,只能依靠进口来满足。

  而以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单一品种上能源消费的变动对世界市场会造成重要的影响。2017年1-10月份,我国的天然气进口量增加了24.9%,其中7-10月份的进口增速达到了45%。如此高的增速,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充足的供应源。而且中国的天然气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目前进口的管道天然气主要还是来自于中亚地区,其余大部分进口需要依赖LNG(液化天然气),这给供应链的保障与维护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同时,由于天然气定价的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也直接导致了供应的短缺。目前,部分地区LNG的价格甚至达到了9000以上,相当于每立方米价格为6.5元,这可以视为增加天然气供应的边际成本。而居民供暖的门站价格仅为2元/立方米,工商业的门站价格为3元/立方米左右。价格的倒挂,导致了天然气供应缺乏增加供给的积极性。

“煤改气”是治理雾霾必然要求 而天然气定价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

  “煤改气”是治理雾霾必然要求 而天然气定价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

  保障天然气供应需拓宽供应渠道

  需要认识到,天然气供应短缺问题并非不可解决。鉴于天然气对于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府应利用综合政策手段来解决供应短缺问题。其一,政府需进一步推进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设计合适的市场激励机制,来提高供给侧的积极性;其二,需从雾霾治理角度出发,加大对于“煤改气”的补贴力度。在必要的时候,通过牺牲工业用气来满足居民需求。

  由于政府规划将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例从目前的7%提高到10%,意味着今后天然气需求将快速增长。政府在推动天然气需求的同时,需要同时关注保障供给。这首先就需要加快天然气管网的建设,同时对气化站等设备的投资进行政策支持;其次,应该加强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力度;再者应积极扩宽天然气的进口源,同时加快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建设速度,以尽早缓解当下的用气紧张。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