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沈寅飞)11月9日,联想集团、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ESG30等联合撰写的国内首份聚焦科技行业AI创新自律与治理的《人本智能:人机共生时代的科技发展观》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提出,以ChatGPT的诞生为标志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将人机关系推向了新发展阶段,大大加速了人工智能在全行业的应用普及。人工智能在为各行各业创造出效率红利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同步显现。当AI变得越来越智能,当人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依赖甚至受制于AI,科技行业应当深刻认知AI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全面性影响,重新审视人机关系,并在AI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开发设计过程中,秉持“人本智能”发展观,始终将人的需求和福祉置于中心位置。
发布会上,由财新智库、ESG30、联想集团、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腾讯研究院、联合国工发组织联合发起的《人本智能发展与治理倡议》正式启动。商汤科技、西门子医疗、平安健康、科大讯飞、蚂蚁数科、天弘基金、第四范式、壁仞科技、小马智行等25家企业和机构作为首批成员加入倡议。该倡议旨在推动各行业领军机构共同推动AI技术朝着以人为中心、更负责任与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上述报告还指出,2022年底以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通用型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具备强大的生成能力、自然语言交互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三大特质,催生出了新型人机关系——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得力的工作生活助手、亲密的情感陪伴者、高效的社会劳动力、可信赖的社会管理工具。但同时,新型人机关系也带来了AI信息造假、AI诈骗、侵犯数据隐私、智能鸿沟、AI替代劳动力等大量社会负面问题。
报告认为,未来,人机共生、人机协作将成为社会运行“新常态”。越来越多政府机构、行业组织、科学家、科技企业等开始呼吁重视科技人文主义,更加关注AI 伦理、关注AI 对人的影响,积极防范AI 应用及滥用可能引发的负面问题,共建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为了适应AI创新普及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报告提出并呼吁,科技行业应秉持和遵循“人本智能”科技发展观。所谓人本智能,是指从“以人为本”的视角重新审视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影响,要求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应用以及与外界交互中,都必须以满足人类需求和谋求人类福祉为首要目标。
报告提出了“人本智能”实践的四个发展原则,即:以人为本的设计运作,确保AI技术及体系下提供的方案和产品必须为用户服务,为人带来便利和安全,能够满足人的全生命周期和多层次需求;以人为本的包容发展,确保AI技术能让每个企业和个人都能享受到AI带来的益处;以人为本的价值提升,确保AI技术以及衍生的人机互动、个人/企业智能体都能促进个人能力和价值的提升;以人为本的底线坚守,确保AI技术发展不能偏离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对人怀有善意,帮助人类解决一些有意义的难题,并坚持不损害人且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的底线。
“如何更放心地应用人工智能?我认为最适合的路径就是混合式人工智能,也就是公共人工智能和私域人工智能的结合。”联想集团副总裁、全球电脑与智能设备首席质量官王会文说,过去40年,联想集团一直坚持以用户需求导向开发,把技术的开发、产品的创新与更简易的使用方式相结合。我认为人工智能最大的价值就是增强人类智能,而实现它的最佳模式就是混合式人工智能。而在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过程中,ESG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结合点。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杨小康认为,人工智能要满足人的需求,可以分为机器智能、可信智能、交互智能、共情智能、共创智能五个层级。“目前,上海交大正在与联想集团合作,推动AI PC、工业机器人朝这个方向更好地发展。愿人不被困在机器里,愿人始终站在机器之上。”
腾讯混元产品负责人陈妍表示,人工智能为人类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想象,新技术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的最大的价值,是把人与知识之间的距离缩得更短了,并提升了弥合技术鸿沟的可能性。“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一些现实问题,非常需要整个产业共同关注,一起制定规则,从而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好的辅助手段,助推技术向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