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中国24年沉浮录:零售变革大潮下的巨头“淡出”
ST易购资讯
2019-06-25 05:05:46
  • 4
  • 7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开心购物家乐福”在一代人的记忆中渐渐淡去。

  6月23日,苏宁易购公告称,苏宁国际拟48亿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如果交易完成,家乐福集团仅持中国公司20%股权,苏宁将成为控股股东。“贱卖”给苏宁易购后,家乐福中国将迎来“苏”姓时代。

  1995年,彼时成立36年的家乐福,作为仅次于沃尔玛的全球第二大国际零售巨头,首次将商业版图扩张到中国,带来“大卖场”这个新兴业态,正是“收割广袤市场”的大好时机。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10年以来,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势如破竹,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属于传统零售的时代红利逐渐消失。包括家乐福在内的几大外资传统零售巨头,都不得不面对新的冲击和挑战。此外,新零售在资金、技术加持之下不断跑马圈地之后,也需要回归线下市场的原点,作为拥有优质线下卖场标的的传统商超也自然成为其需要的筹码。

  近两年来更是几度传出家乐福中国将被出售,尽管家乐福每每否认,但这一传言终于成事实。就在今年3月11日,家乐福大中华区总裁兼CEO唐嘉年曾在家乐福新业态Le Marche深圳保利店的开业仪式上针对屡次传出的退出中国市场传闻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是零售的实验田,能为家乐福集团其他国家的业务带来启发和借鉴。”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家乐福中国在国内拥有约3000万会员,开设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24家便利店及6大仓储配运中心,店面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覆盖22个省份及51个大中型城市。

  尽管家乐福在收缩,但作为传统零售巨头仍具备一系列优质店铺资源。

  巨头败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家乐福中国的兴衰历程也伴随着我国零售业近几十年来的迁徙变革。

  上世纪90年代,杂货店、批发市场以及百货商店成为国民消费的主流渠道。在相对渠道单一的年代,家乐福完美复制其高效商业模式,通过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占压货款、赚取后台利润,实现低成本的快速扩张。

  从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开始,短短几年内,家乐福就完成了在中国的整体战略布局,门店数以每年十多家的速度递增,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四川等地遍布家乐福。

  到10年后的2006年,家乐福在中国门店数已突破100家,一跃成为外资零售企业在华门店数第一的商超,“开心购物家乐福”作为其品牌文化的代表深深烙印在一代人成长的记忆中。

  彼时的家乐福,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充分条件,通过充分开拓市场空间,每到一地,几乎都能迅速攻城略地,火爆附近商圈。因此家乐福也曾被业内人士评点为零售业的“黄埔军校”,更一度成为中国本土零售商积极效仿的对象。

  “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学习家乐福模式,挖角家乐福人才成了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家们当时乐此不疲之事。相比日韩品牌,欧美品牌如家乐福、沃尔玛,在中国确实更具影响力,但本土化难题是所有外资零售企业都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立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时代裹挟之下,零售业也悄然风起云涌,尤其在2008年之后,家乐福零售巨头霸主的地位逐渐被撼动。

  2009年,家乐福的门店数量被大润发超越,2010年,家乐福的销售额被沃尔玛超越。2012年后,家乐福中国业绩和利润,开始进入到双下滑的阶段。到了2016年,家乐福的单店业绩从2009年的2.35亿元滑落至2016年的1.58亿元。而大润发和沃尔玛的单店业绩分别为2.54亿元和1.75亿元。也正是在2016年家乐福关店3家,实体零售关店潮悄然蔓延。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认为,零售行业经过多年的扩张式发展,一二线城市的市场网点已趋于饱和,国内不少城市的人均营业网点面积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所以零售企业店铺效益在下降,有的甚至因亏损而难以为继,因此关店成为市场的一种必然。

  同时,“价格欺诈门”,“3·15晚会过期食品曝光案”等事件的频频曝出,家乐福中国不得不面临自身走入下行周期的现实。

  根据公开数据,2016年家乐福盈利大幅下降。家乐福在亚洲市场销售额下降3.8%,运营利润亏损了5800万欧元,而上一年为盈利1300万欧元。家乐福在中国大陆的同店销售额下降了7.6%。

  此后家乐福中国的业绩和利润继续呈现出倾颓之势,而家乐福也不断加码“触电”和新业态的探索。

  家乐福中国最初采取的是供应商直送模式,以此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而家乐福的“天天低价”,也正是靠压缩供应商利润实现。

  重压之下,屡有供应商联名投诉,家乐福进店费用高。2003年,上海、南京两地的炒货行业协会曾联手抵制家乐福,抗议其收取高额进场费;2005年,澳柯玛与家乐福谈判进驻问题,终因超市方采购费用高等诸多潜规则导致合作破裂;此外康师傅也曾爆出断货家乐福的传闻。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永辉等竞争企业开始苦练“内功”,加大供应链投入,选择供应链端的买断和直采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生鲜壁垒。大润发则通过生鲜供应链产地直采;沃尔玛采用供应商送至全国配运中心模式,所售蔬菜全部由生鲜配运中心进行全程冷链配送。直到2015年,家乐福才开始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配运中心,并开始集权改革,包括上收采购权、开建配运中心、上线电商业务。

  就在此次“委身”苏宁之前,家乐福与永辉、腾讯系关系“暧昧”许久。在2018年初,腾讯、永辉、家乐福三方曾经联合发布声明,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达成股权投资意向书。就在外界猜测家乐福加入腾讯系零售版图之时,苏宁揽其入怀。与此同时,6月24日永辉超市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投资家乐福中国业务的谈判,并将把原计划的投资资金用于加快全国门店的战略布局。

  风云变幻

  过去的十年,零售行业迎来新时代。这一时期是中国零售的分岔期,一是传统零售的本土力量不断崛起,有超越外资之势;二是电商特别是移动电商进入纵深发展阶段,并且以席卷之势,影响着中国的各行各业。

  “传统零售巨头‘触电’自救的路途上,家乐福尽管积极布局,但并不具备优势。家乐福作为传统零售极具代表性的企业在新零售站队中已属后来者。”广东省商业地产投资协会会长黄文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是以大卖场为主业的三大外资零售巨头,在接连迎来入华20周年后,不约而同受到了电商冲击、商场经营费用上升和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应如何转型及拥抱互联网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不过,在2018年之前,行业的两个核心关键词是流量和品牌的线上升级,但目前流量成本提升,平台在增加品类上面临较高的成本,导致品牌线上发展速度放缓。

  外资超市在中国的经营状况不佳成为常态。英国乐购、韩国乐天玛特、韩国易买得等外资零售企业纷纷退出中国,留下来的外资超市则纷纷寻找本土合作伙伴。如沃尔玛与京东合作,乐购则被华润入股,法国零售商欧尚的中国业务也在2018年底被其合作伙伴大润发全面接管。

  媒体此前也报道,德国量贩超市麦德龙也正通过招标形式出售其中国业务,至少有8家竞购者对麦德龙中国多数股权进行第二轮竞购,苏宁和阿里巴巴的身影也在其中。

  6月中旬,因多年亏损,泰国零售超市卜蜂莲花亦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泰国正大集团建议将公司私有化,撤回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普通股。2012年至2018财年,卜蜂莲花仅在2017财年净利润为正,其余6年全部亏损。

  回到零售业态现状,线上企业的资本优势明显,但缺乏线下经验;线下门店受到线上业务的冲击,也面临越来越困难的处境。实体零售商超开始明确运营难度,选择出售资产。同时,对标全球零售业发展的趋势,也呈现出提高资产的集中度的趋势。这其中并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今后的零售行业,集中度提高也会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一位零售行业观察人士向记者说道。

  而在此轮整合大潮之中,家乐福作为一个巨头的缩影也将充满未知。一旦失去控股权,家乐福未来的经营话语权和品牌运营都将发生改变。此前华润系并购TESCO后,TESCO品牌基本等于淡出了中国市场,大量的门店也翻牌为华润系的品牌。未来“苏乐福”是否真的到来仍需拭目以待,整合大幕刚刚开启。

  相关报道>>>

  48亿收购大案公布 从此家乐福是苏宁的!最失落是国美 刚与家乐福中国牵上手

  家乐福中国股权变动影响原有合作?国美:正在积极沟沟通

  家乐福中国姓“苏” 乐天玛特、百盛退出 外资零售凛冬已至?

  家乐福在华24年:曾号称最懂中国 08奥运圣火事件成衰落转折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