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急步稳 金融开放迈上新台阶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20-10-02 15:42:30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期间,我国金融开放成果丰硕。这五年间,外资机构争先恐后抢滩进驻,境外资金纷纷加大投资境内金融市场力度;同时,境内金融机构积极走出去,在国际市场寻找机会锤炼本领。这五年来,我国金融开放成效显著,为我国打造高水平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添砖加瓦。

  金融业开放促改革

  “十三五”期间,我国不断推出金融对外开放政策。特别是自2018年4月我国宣布大幅度放宽金融市场准入以来,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筹协调下,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先后宣布并推动了超过50条具体的开放措施。

  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取消企业征信评级、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准入限制……一连串行业准入限制的取消,是我国履行扩大金融开放承诺的切实之举,也让国际金融机构争先恐后地抢滩进驻中国市场。

  第一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第一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第一家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第一家外资全资控股公募基金……我国金融领域的数个“第一”接踵而至。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是首批两家获得核准的新设外资控股券商之一。野村控股中国委员会主席饭山俊康说,成立野村东方国际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感受到了中国政府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瑞银证券董事长钱于军说,监管部门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走完瑞银集团增持瑞银证券股权至51%的审批流程,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承诺的落实速度。

  ……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我国扩大金融开放,有决心、有信心、有效率。

  “外资金融机构抢滩中国市场,拓展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厚度和广度,既能推动国内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效率,也能让老百姓享受到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国际金融专家赵庆明说。

  全球对人民币资产需求上升

  如果说2014年开通的沪港通拉开了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大幕,那么在“十三五”期间,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等项目的实施,则进一步深化拓展并巩固了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联通。

  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使得人民币资产成为全球投资者必不可少的资产配置内容,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则满足了国际投资者的需求,海外资金纷至沓来。

  从A股纳入明晟、标普道琼斯、富时罗素等国际知名指数且比例不断提高,到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旗舰指数,再到近期富时罗素宣布从2021年10月开始把中国国债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国际投资者用他们的投资热情回应着我国的开放举措。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境外投资者累计净增持我国债券和股票4673亿美元。2020年6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和股票规模为7375亿美元,较2015年末增长2.2倍。

  今年以来,境外投资者累计净增持境内债券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外资参与境内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正不断拓展。

  正如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所言,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方面,我国开通了沪港通、沪伦通等,外资持续流入境内股票和债券市场,世界对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不断上升。

  双向开放锤炼金融竞争力

  金融开放不仅有引进来,还有走出去。

  9月2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更新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其中有5家机构为初次申请额度。

  QDII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金融机构在一定额度内投资境外金融市场,是稳步推进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截至目前,已累计有157家QDII机构获得投资额度1073.43亿美元。

  除了QDII外,我国投资者境外投资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例如境内居民还可以通过“港股通”和“基金互认”等渠道购买境外特别是中国香港股市股票等。

  事实上,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对外证券投资活跃度、对外证券投资额远大于2015年之前的水平。外汇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资产净增加)751亿美元,2019年同期为390亿美元。

  对外证券投资的增长表明我国投资者在全球资产配置上有较高的主动性和敏感性。“无论国际金融市场如何动荡,投资机会始终都在,关键就在于把握机会的能力。放宽境内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限制,就是要在实战状态下锤炼境内机构的综合能力。”招商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谢亚轩说。

  专家认为,境内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可以在竞争中培养人才、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也能将国际先进产品、理念引入境内,提升境内金融业的整体实力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