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绿色转型需巨额投资 专家称解决融资问题核心在于标准与数据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23-12-08 14:53:59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晓翀

  12月7-8日202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召开。论坛上多位学者企业界人士就气候投融资与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他们指出,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必须全球化和标准化,ESG的发展需要依靠数据。未来绿色发展仍需巨额投资,需要在多方面持续发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ESG必须全球化和标准化,发展需要依靠数据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指出,ESG、绿色金融或转型金融最重要的核心是必须要有标准,而这个标准现在确实全球并没有完全一致,尤其是在ESG方面。中国跟国际上的有些标准要互相了解,从而融合。很多投融资的决策都要依据数据,如果没有数据,评级是跑不出来的。数据资产以后还可以纳入资产负债表。在特色金融里,气候投融资、转型金融必须要有数据。后续形成一套市场认同的方法学,从而形成评级,最后才能跟融资挂钩。

  施懿宸认为,目前国内有非常多的方法学,未必在国际被认可,所以我们要把这些方法学在国际做注册,才能把国内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输出给国外,否则只能在国内自己交易,通过标准统一的数据交流,才能够在投融资决策里进行ESG的合作。

  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险峰表示,企业在服务地方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过程中,确实面临很大的困难,困难包括数据缺失,对经济活动气候效益缺乏统一的监督和评定机制,时效性比较差,无法对气候投融资活动开展精细化引导。

  同时,也缺乏有效的手段,气候效益计算专业性比较强,气候资金统计比较难,上报的数据,如果没有专业机构支撑很难辨别数据的真实性,精细化程度也不够,对气候项目,特别是气候效益较好的企业来说,以及对融资方,金融机构来说,也面临着困难,这个困难是识别难。

  特别是金融机构缺乏专业的人员,贷款专员也一样,对气候类和非金融信息比较多的,数据比较杂的,不知该如何识别和计算气候效益,阻碍了金融产品,特别是金融气候产品的创新和落实,包括绿色贷款,不了解的情况下发放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马险峰提到,对项目来讲,应用低碳的技术和开展相关活动存在着资金缺口,缺少融资渠道,融资难、融资贵普遍存在。碳资产的开发,会极大地缓解融资问题,有可能改变整个产业的面貌,期待未来的方法学不断更新,特别是工业领域对节能降碳的、废弃物利用、废弃能利用的,方法学肯定会不断地扩大。

  通过碳市场的机制,可以对一些生态效益、环境效益较好的项目提供更多的支持,通过对未来几十年的现金流的折现,现在能够提供非常大的融资量,能够促进减碳降碳行业减碳降碳项目获得比较好的金融资源。

  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仍需巨额投资

  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任杜譞指出,到了去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达到34亿千瓦,其中60%是风光的装机量。在这样迅猛的发展情况下,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表明仍无法满足温升控制的目标。

  国际能源署报告提出,到2030年全球需要3倍2022年底的可再生能源装机才能达到目标,这个目标对各国来说也是很有挑战的。在此背景条件下,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更巨额的投资。据相关国际组织测算,2022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或能源转型吸引的投资大概为1.3万亿美元,为了达到3倍可再生能源的目标,未来每年至少有5万亿美元能源转型的投资才能推动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技术的研发。

  目前国内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的缺口也会越来越大,去年根据IEA的统计,我国能源转型的投资在5400亿美元,大概占全球投资的一半。未来气候投融资或者绿色金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还在可再生领域,需要金融来支持可再生能源更好更快地发展。

  对于如何解决融资问题,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表示,交易所在探索挂钩减排的绿色金融工具,探索了碳资产的质押、回购、碳减排绿色资产支持工具,此外交易所基于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与北京银行等机构合作创新了碳e贷碳惠融等产品。未来绿色交易所将在碳量化、碳定价和碳金融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晓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