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私募可投房地产,意义有多大?
金百灵资产
2023-02-21 14:20:10
来自江苏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房地产行业又迎来大动作。

消息面上,证监会近日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投资范围包括特定居住用房、商业经营用房、基础设施项目等。

文件显示,“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特定居住用房(含存量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市场化租赁住房)、商业经营用房、基础设施项目等。

中信证券认为,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房地产类资产,并不只局限于个别“政策红利型资产”。本次试点将大部分不动产业态一次性纳入,充分体现了监管机构盘活存量资产、满足合理融资需求的态度。

2)要求试点基金产品投资者首轮实缴出资不得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自然人投资者合计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实缴金额的20%。

3)试点基金在符合一定前提下可以扩募,并鼓励境外投资者以QFLP方式投资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

证监会表示,此次试点工作是证监会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决策部署,健全资本市场功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盘活存量,支持私募基金行业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重要举措。


加速盘活房企存量资产

平安证券指出,随着本次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的落地实施,有望为房地产行业提供新的增量资金来源,利于优质存量资产的盘活。

海通证券认为,此次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是对2022年11月28日“第三支箭”政策组合拳中的“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的积极响应,它的推出将是房企股权融资渠道的有益补充,可以有针对性地聚焦开发项目的现金流周转和顺利实现“保交楼”任务,将有助于引导更多各类型的社会资本甚至个人资金参与进来,进一步化解房企面临的资金困境。

同时,此次政策将有助于发挥私募基金的专业化投资优势,着力盘活房企的经营性不动产并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增强项目的债务融资信用,改善金融市场的非理性预期,并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海通证券还指出,未来房地产行业规模还有大致10年上下平台期,监管层仍存在充分时间缓解市场风险。而目前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将有助于化解出险民营房企面对的困境。


公募REITs市场底层资产或扩容

中信证券还提到,未来公募REITs市场底层资产范围也有望向房地产类进一步扩大。

当前我国公募REITs市场底层资产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2022年12月8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将“加快打造REITs市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板块,研究推动试点范围扩展到市场化的长租房及商业不动产领域”,中信称标志着我国公募REITs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底层资产类型增加与规模扩容。

东北证券研报,我国房地产行业已逐步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尤其是商业地产领域,存量盘活空间较大。

根据EPRA,2021年我国商业不动产存量市值约35万亿人民币,按照《REITs投资指南》中测算美国商业地产REITs化率约4.8%。假设商业不动产的可证券化率在2%-3%之间,则其市场潜在规模在7000-10500亿元之间。

中信证券认为,中期而言,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将与我国公募REITs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补足我国不动产领域“投融管退”良性循环中的关键短板。


行业边际复苏

光大证券梳理,年初以来房地产市场积极信号不断释放,1月中央层面监管部门密集发声,为23年房地产政策走势指明方向,助力行业供给侧风险出清,加速行业经营重回正轨;同时(据克而瑞数据)地方层面1月超过20个地级市发文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促进行业需求释放。

从市场数据来看,伴随着疫情管控优化,在春节返乡置业及市场情绪转暖的双重推动下,部分城市呈现成交量回升、价格企稳的复苏迹象。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月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其中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转涨、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势趋缓。

国泰君安表示,当前行业基本面存在巨大的分歧,楼市上体现为二手房回暖、新房继续下探,信用端体现为居民不断增加储蓄、但提前还款仍在高峰;然而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判断则过于一致,表现为将在2023年下半年出现复苏,只在幅度上有所分歧,也即当前进入到预期的验证期。

中银国际也认为,目前市场的关注点逐渐转移到基本面数据的兑现,行业深度调整或将进入收尾期,预计全国需求端最早或在3、4月出现明显修复的可能,但销售仍有可能波动,其持续性的回暖仍要等待整体经济修复后。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够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任何人据此入市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来源:华尔街见闻

(来源:金百灵资产的财富号 2023-02-21 14:20) [点击查看原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