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文旅市场复苏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23-02-05 05:24:50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经济日报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刚刚过去的兔年春节假期,期盼已久的旅游市场复苏场景如约而至,无论是旅游市场主体还是出行游客均获得感满满,文旅产业终于再现生机。

  从元旦和春节假日市场数据来看,在短时间里实现“开门红”,重回增长轨道,显示出旅游业十足而外放的张力。许多人早已按捺不住“出去玩的心”,在旅途通过一张张旅游美照记录心得;从各大旅游平台的数据看,走出家门的游客不仅更会玩了,出行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特征也愈发明显。更多的先行指标也表明,出游意愿、产业景气、企业家信心等一切与旅游有关的指标,正向积极方向回调,这是各方所喜闻乐见的。

  当然,机遇永远与挑战并存。过去3年,文旅市场无论是消费观念、主力人群,还是营销渠道、金融政策等均产生变化,不能简单重复过去“人山人海吃红利,千山千水送门票”的老路。如今,反向旅游、错峰旅游及年轻人青睐的“看展式社交”等新潮旅游形式丰富多样,这说明文旅产业要持续复苏,不仅要修复产业生态,还需要重构发展逻辑和商业模式,形成新的价值闭环。

  过去3年,坚持挺过来的企业往往与市场变化趋势同频共振,利用新动能构建新服务场景。比如,北京近年来推出的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涵盖自然景观类、人文景观类、文化艺术类、街区园区及夜间经济类、休闲生活类等十大主题,展示了当地文旅产业不同类型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新商品。只要贴近游客、适应市场,面向新需求、聚集新动能,生存土壤及发展基础就会水到渠成。

  “人从众”的回归,无疑释放了积极信号,但文旅产业发展呈现的新趋势,有待业界尽快摸清看透,以进一步加快促进市场的强势崛起。这是各地旅游管理部门、企业经营者和一线人员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最近一段时间,各地政府纷纷发布促进“烟火气”的硬核举措,政策效应也在从需求向供给端传导。各市场主体在宣传推广旅游项目时,有意把更多文化内容、文化符号融入景区,形成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当变化成为常态,文旅产业仍要未雨绸缪,对困难和变化有充分心理准备。产业复苏不会一蹴而就,但积极稳健的姿态能够让产业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熬过寒冬,春风绽放花千树,相信文旅复苏的加速将谱出新篇章。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