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苹果新机型销售火爆 消费者的硬需求究竟是什么?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22-09-22 22:43:26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北京商报

  9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由于首日销售过于火爆,华为已开始紧急增产Mate 50系列手机,就在9月21日,华为Mate 50系列正式开启首发,Mate 50、Mate 50Pro、Mate50 RS三款新机同时开售。

  据悉,华为第一批Mate 50系列共备货约400万台,目前这些备货已被自营门店及线上商城、运营商、各大电商平台、企业客户等“瓜分”完毕。黑色版本备货较多,昆仑玻璃版本、保时捷版本、“流光紫”版本备货有限,市面上缺货比较严重。

图片来源:淘宝华为旗舰店

  一机难求

  9月22日晚间,北京商报记者在京东、淘宝等多家平台询问客服人员发现,部分客服称Mate 50能保证今日拍下,明天发货,而Mate 50RS则均缺货,无论是淘宝华为官方旗舰店,还是苏宁易购官方旗舰店莫不如此。

  在一机难求的背景下,黄牛也开始钻空子,#华为Mate 50系列黄牛最高加价8000#也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一些黄牛对Mate50 RS保时捷最高能加价8000元。

  意想不到的是,此前有许多消费者在网上表示没有5G的华为Mate 50“瘸了腿”,并表示,并不想购买,而如今的销售状况似乎与网络评论背道而驰。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苹果身上,不少消费者吐槽iPhone 14以及iPhone 14 Pro系列“挤牙膏”但是开售后也遭遇抢购。本次iPhone 14系列与iPhone 14 Pro系列同时发售,在发售当日晚8时10分左右,iPhone 14 Pro Max所有版本在苹果京东自营旗舰店均已售罄,晚8时22分左右,iPhone 14 Pro所有版本在苹果京东自营旗舰店均已售罄,只剩iPhone 14却仍然有货。

  “立体”创新

  不可否认的是,在手机新品发布的短期内会存在一定的虚火,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更重要的是市场观点“押不中”消费者需求。

  例如被市场看中的5G性能,实际需求并不显著,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华为受到制裁错失5G的事情已经为消费者熟知,而Mate 50系列缺乏5G通讯功能,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观感,附加的手机壳虽然能当做“外挂”5G,但相比裸机在手感上仍有不小差距,这也是许多消费者此前不看好Mate 50的原因。

  专家谈到,尽管如此,Mate 50仍然在开售之初遭遇抢购并断货,或能归结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不少品牌在发布新品时,总有部分人群要求第一时间入手,例如科技博主、KOL等,由于此类需求短时间集中爆发,尽管企业供应链成熟也难以满足,此种情况多集中于知名品牌,华为以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初期吸引一批追逐潮流者很正常,5G存在与否对此群体而言并不重要。

  其次,在5G推广多年后,用户发现其带来的变革远不如4G大,梁振鹏谈到,如今形形色色的App以及长短视频平台都是趁4G的东风萌发,尽管5G对网络速度有提升,但明显不比4G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梁振鹏表示,在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甚嚣尘上的市场观点,和消费者真正需求的错位,从曲面屏到折叠屏,从12nm芯片再到如今4nm芯片,期间很多变革都被鼓吹为“颠覆性创新”,是手机业重要节点,实际上许多普通消费者对这些方面并不热衷,决定其换机周期的更多是产品自身寿命以及收入水平。

  产业观察家许意强则认为,从近期华为、苹果新品来看,成熟企业并没有理会市场聒噪,而是依据市场判断,在产品上增添了更加实际、更贴合消费者的性能,例如华为的“昆仑屏”,让华为Mate 50系列整机耐摔性提升至10倍,其瞄准的就是手机屏易碎且维修成本高的市场痛点。这样的思路在苹果iPhone 14上面,则体现为对健康与用户人身安全的看重,例如新增的车祸报警功能以及日益完善的健康监测模块。

  许意强称,在如今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以更立体的思路看待创新,由“市场出题企业答题”的研发、生产模式已不适用。企业需要更全方位、更立体地挖掘用户需求。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