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化战略见效 小米2021年经调整净利润增70%!汽车团队已超1000人
小米集团-W资讯
2022-03-22 23:13:54
  • 24
  • 15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中国证券报


K图 01810_0

  尽管受到核心零部件全球供应短缺以及疫情等影响,2021年小米集团各项业务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3月22日晚,小米集团公布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2021年,小米集团实现总收入3283.09亿元,同比增长33.5%;毛利率由2020年的14.9%增加至2021年的17.7%;年度利润达192.83亿元,受投资收益公允价值波动影响,同比下滑5.1%;经调整净利润达220.39亿元,同比增长69.5%。


  当晚,小米集团还发布了股份回购计划公告。小米集团表示,董事会正式决议行使股份购回授权,以不定期按最高总额100亿港元在公开市场购回股份。小米集团2021年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资源总额为1060亿元。


  3月22日,小米股价在尾盘大幅拉升,收报14.20港元,大涨6.13%,市值3547亿港元。


  智能手机实现量价齐升


  智能手机业务占小米集团总收入56%。在该业务上,小米集团2021年实现量价齐升。2021年,小米集团智能手机收入达到2088.69亿元,同比增长37.2%;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9亿台,同比增长30%。


  根据Canalys数据,2021年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市占率为14.1%。小米在全球14个市场排名第一,在全球62个市场排名前五,在欧洲市场排名第二。


  小米手机在高端市场竞争力实现提升。2021年,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超过2400万台,较2020全年翻倍增长。


Image

图片来自小米集团

  高端机型出货增加,改善了小米集团智能手机的产品组合结构并提升了毛利率。2021年,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由2020年约7%增至2021年约13%,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由2020年的8.7%提升至2021年的11.9%。


  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业绩电话会上强调,将持续在国内外市场推进高端化战略。不过他也坦言,智能手机业务也面临芯片供应以及物流不畅等挑战。王翔表示,芯片等零部件的供应会在第二季度后加速改善,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有望看到逆转。


  高端化战略也体现在公司IoT业务上。小米集团2021年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达到849.80亿元,同比增长26.1%。在高端化战略的推动下,小米智能电视ASP实现显著增长,带动智能电视2021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5%。根据奥维云网数据,小米电视在中国大陆出货量连续3年稳居第一,全球电视出货量稳居前五。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小米AIoT连接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计算机)数达到4.34亿,同比增长33.6%;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设备的用户数达到880万,同比增长40.4%。


  互联网业务也受益于小米的高端化战略。2021年,小米集团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282.12亿元,同比增长18.8%,毛利率达74.1%,而2020年的毛利率为61.6%。小米集团表示,互联网业务毛利率提升主要是由于广告业务贡献增高。2021年,小米集团广告业务收入达到18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2.3%,主要得益于用户规模持续扩大、高端手机占比提升以及商业化能力增强。


  智能电动汽车预计2024年量产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方面,小米集团介绍,继2021年3月宣布造车计划以来,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截至目前,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未来公司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小米汽车已经正式落户北京经开区,将分两期建设累计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2024年首车将在北京经开区下线并实现量产。


  小米集团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达到131.67亿元,同比增长42.3%,2017年至今复合增长率达43%。小米表示,未来将坚定不移坚持以技术为本,预计未来五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王翔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规模超出原计划,预计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规模仍会比2021年有显著增长,研发投入的重点包括影像技术、快充技术以及智能汽车等等。


  小米集团财报介绍,在Xiaomi MIX FOLD和Xiaomi 12 Pro两款高端旗舰机型上,小米分别推出了首款自研专业影像芯片小米澎湃C1和首款自研充电芯片小米澎湃P1。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