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改革棋至中盘 适时迈步全市场
咱们酒菜有力量
2021-11-05 11:31:06
  • 2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上海举办。三年前,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改革号角响起,注册制从无到有,从蹒跚起步到行稳致远,正深刻改变着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成效如何、面临哪些新问题、下一步重点是什么?

  围绕投资者的三大关切,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注册制改革棋至中盘,已进入由点及面的关键阶段,将在总结评估试点经验基础上适时向全市场推广,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啃硬骨头 改革“三步走”蹄疾步稳

  从科创板增量试点起步,到创业板存量扩围,再到全市场推广渐行渐近,注册制改革“三步走”蹄疾步稳,相关制度安排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初步形成了尊重国情市情的“中国方案”,资本市场活力明显增强。

  一子落,全盘活。在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的三原则基础上,发行上市、交易、退市、持续监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一系列基础制度持续创新,符合中国国情和资本市场特点的注册制“中国方案”逐步成型。同时,与注册制配套的市场法治根基不断夯实,新证券法在显著提升证券违法违规成本、加强投资者保护等方面作出基本制度规范;刑法修正案(十一)针对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大幅提高惩戒力度,市场监管和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以注册制改革为核心,资本市场新的基础制度体系正逐步形成。”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有效监管逐步让市场形成明确预期,各类市场主体加速归位尽责,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中介机构职责合理压实,一个规范、透明、法治的资本市场良性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多元,对企业特别是科创企业的包容度大幅提升;审核、注册的全流程透明化,增强市场可预期性;消除对新股发行的不必要干预,23倍市盈率“红线”成为历史,新股不败神话被打破。

  “实践证明,注册制试点是成功的。将选择权交与市场,不仅可以倒逼证券公司增强市场化定价能力,促使IPO发行价格更加合理,也可以促进投资者通过自主研究来甄别新股投资机会,这也更符合注册发行制度的改革初衷。”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

  注册制改革从“破题”到“存量+增量”并行,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大幅提升。目前,科创板上市家数突破350家,首次公开发行筹资超4000亿元。科创板“试验田”耕出了“示范田”。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下首批企业上市的钟声在深交所敲响,经过一年多发展,注册制下超过200家公司登陆创业板。今年,只待鸣锣开市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也将同步试点注册制。

  “注册制改革将带来更多融资活水。可以预见,将有更多企业受益于注册制改革。”安信证券首席新三板分析师诸海滨说。

  谋定后动 解决“成长的烦恼”

  注册制改革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如任何新生事物一样,面临不少新问题新挑战。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强调:“始终保持向市场学习的态度,认真倾听、持续完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注册制“中国方案”必须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妥善解决“成长的烦恼”。

  针对IPO市场出现的抱团报价等新问题,监管部门陆续推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等规则,倒逼提升机构博弈能力与定价效率,推动降低市场报价集中度。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说,询价新规的落地减少了新股定价中的“抱团”行为,降低企业上市的隐性成本,提升定价的真实性。

  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出现的“蹭热点”、董监高对定期报告“不保真”等新情况、新问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修订发布,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基本要求、上市公司董监高异议声明制度等。真实、有效的信息披露是注册制改革的核心环节。

  证监会市场一部主任李继尊说,试点启动之后,证监会针对市场关切的科创属性评价、红筹企业上市、辅导验收、现场检查等问题,制定修订了一系列配套规则细则,进一步体现了包容、透明、可预期。“我们还在研究修订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则,以利于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